[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4674.X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7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有建;赵明;张浩;万东旭;于亿卓;栾渊博;刘敬波;封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补洞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洞器,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混凝土现浇板的留洞比设计管的直径大一个型号,因而在安装完下水管、上水管后,水管与混凝土现浇板之间会留有环形洞,需要进行补洞。
以前,在施工作业期间由于没有定型模板且管子又是圆形,现有技术中均采用普通模板架模进行补洞,通过将模板重叠起来,用细铁丝绑扎在洞顶部的方木上(或短钢筋上),再向洞内浇筑细石混凝土,才能把环形洞补上,该方法较为落后,补洞效果不理想。
专利号为201620320127.6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到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卡环,卡环由多个弧形卡片顺次通过铰链连接,两端的两个弧形卡片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活动扣,多个所述弧形卡片通过活动扣扣合形成环形;挡泥板,挡泥板为与弧形卡片形状对应的弧形板,弧形板与弧形卡片的一端的外壁面垂直连接。该专利的缺点在于,待填补的环形洞的直径不同,但是弧形卡片的弧度是一定的,在填补直径过小或过大的环形洞时,容易造成较大缝隙,容易漏浆,且仅使用环形卡扣进行对接紧固,容易造成锁紧不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堵板,堵设在环形洞下端,由若干片平行设置的堵片呈环形互相铰接组成,其中,所述堵片通过第一铰接点与其前方堵片铰接,通过第二铰接点与其后方的堵片铰接,第一片堵片与最后一片堵片无连接关系;且堵片具有一与管道外壁抵紧的接触边;
紧固箍,设置在堵板下方,包括对称的两半弧形箍板及连接在两半弧形箍板两端的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位于堵片的中部,所述第二铰接点设置在第一铰接点与接触边延伸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上。
优选的,所述接触边上具有一与堵片垂直的接触翅片,所述接触翅片紧贴管道外壁。
优选的,两所述弧形箍板围绕并卡紧在接触翅片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依次铰接的呈环形的堵板,每个堵板的接触边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一非常接近圆形的n边体,与管道的外壁近似贴合,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便于浇筑,实现较好的补洞效果,且紧固箍将堵片组成的堵板牢牢地卡在环形洞与紧固箍之间,不易脱落,便于拆卸,有利于施工;
(2)两铰接点设置在与接触边平行方向上的前后位置,两铰接点是铰接位置,也是堵片之间互相作用力的点,每个堵片在前、后堵片的作用力下可压紧在管道的外壁上,与管道外壁的拟合性好;
(3)接触边具有接触翅片,增大与管道外壁的摩擦力,便于堵板进行紧固;
(4)弧形箍板不但可以承托堵板,还可以将堵板定型,保持其围绕在管道外壁的形状,实现更好的封堵作用,有利于浇筑,且便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的堵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的紧固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 10.堵片;11.第一铰接点;12.第二铰接点;13.接触边;
14.接触翅片;20.紧固箍;21.螺栓;22.弧形箍板;30.环形洞;40.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
堵板,如图1、图3所示,堵设在环形洞30下端,由若干片平行设置的堵片10呈环形互相铰接组成,其中,堵片10通过第一铰接点11与其前方堵片铰接,通过第二铰接点12与其后方的堵片铰接,第一片堵片与最后一片堵片无连接关系,该结构的堵板便于围绕各种直径的管道40;且堵片10具有一与管道40外壁抵紧的接触边13,能够紧密与管道40外壁接触;
紧固箍20,如图2所示,设置在堵板下方,包括对称的两半弧形箍板22及连接在两半弧形箍板22两端的螺栓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46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建筑楼板的模板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楼梯模板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