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洋软管抗压铠装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7680.0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6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余荣华;袁鹏斌;秦林肖;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57/00 | 分类号: | F16L57/00;F16L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软管 抗压 铠装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软管抗压铠装层结构。
背景技术
海洋软管由于其特殊结构,在海洋中比钢管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和适应性,成为了海洋开发中尤其是深海开发的必需管道,目前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海洋软管主要由骨架层、内衬层、抗压铠装层、抗拉铠装层、外护套层组成。
抗压铠装层为管道提供径向刚度,承受内压和外压,主要抵抗管道内部输送介质的内压载荷,同时也抵抗部分静水外压载荷。疲劳对于海洋软管抗压铠装层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对于现有海洋软管抗压铠装层截面形式为Z形和T形,由于抗压铠装层截面轮廓的不对称性,海洋软管抗压铠装层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解锁和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海洋软管抗压铠装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海洋软管抗压铠装层结构,所述的抗压铠装层是由第一环状钢带、第二环状钢带以及第三环状钢带同螺距相互嵌合形成的管状结构,所述的第一环状钢带的截面呈“凸”型,所述的第二环状钢带的截面呈“n”型,所述的第三环状钢带的截面呈菱形,所述的第二环状钢带设于第一环状钢带的上部,所述的第三环状钢带设于第一环状钢带之间。
所述的第一环状钢带上部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左右对称。
所述的第二环状钢带设有与所述第一环状钢带的凹槽相互嵌合的凸边。
所述的第一环状钢带的两侧设有嵌入所述第三环状钢带的三角槽,所述的三角槽左右对称。
所述的第一环状钢带并排排布,所述的第二环状钢带设于第一环状钢带的上部,第二环状钢带的凸边分别嵌入左右相邻的第一环状钢带的凹槽内,所述的第三环状钢带嵌入左右相邻的第一环状钢带的三角槽内。
本实用新型抗压铠装层采用截面为“凸”型的环形钢带、截面为“n”型的环形钢带以及截面呈菱形的环形钢带相互嵌合的结构,结构对称,相互连接牢固,作用力大,抗压铠装层截面轮廓对称、耐磨,大大降低海洋软管抗压铠装层解锁失效的发生,增加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第一环状钢带;2-第二环状钢带;3-第三环状钢带;4-凹槽;5-凸边;6-三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海洋软管抗压铠装层结构,如图1所示,抗压铠装层是由第一环状钢带1、第二环状钢带2以及第三环状钢带3同螺距相互嵌合形成的管状结构,第一环状钢带1的截面呈“凸”型,第二环状钢带2的截面呈“n”型,第三环状钢带3的截面呈菱形,第二环状钢带2设于第一环状钢带1的上部,第三环状钢带3设于第一环状钢带1之间。第一环状钢带1上部设有凹槽4,凹槽4左右对称,第二环状钢带2设有与第一环状钢带1的凹槽4相互嵌合的凸边5。第一环状钢带1的两侧设有嵌入第三环状钢带3的三角槽6,三角槽6左右对称,第一环状钢带1并排排布,第二环状钢带2设于第一环状钢带1的上部,第二环状钢带2的凸边5分别嵌入左右相邻的第一环状钢带1的凹槽4内,第三环状钢带3嵌入左右相邻的第一环状钢带1的三角槽6形成的空缺内,该结构大大降低海洋软管抗压铠装层解锁失效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未经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7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