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9156.7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8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邓开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阳市银海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H05B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张金刚 |
地址: | 322118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生产 用快淬炉下 电极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材料生产装备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磁性材料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电弧式的快淬炉,现有技术中,快淬炉中下电极水路连接主要以螺帽加“O型”密封圈的方式,连接点置于真空室内,缺点是在设备运作时“O型”密封圈遇高温易变形收缩,产生渗漏水现象,从而影响炉内的正常运作,降低了生产效率。下电极设置为循环水结构,壁厚为(5mm),设备正常生产运作过程中易被上电极电流击穿,导致炉内漏水,影响正常生产。下电极击穿后,不能继续使用,需对其进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防止漏水性好、使用寿命长及生产效率高的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包括全铜制成的循环水套,循环水套中部设有循环水槽,循环水槽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循环水套中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处设有实心铜棒,实心铜棒下端部设有导电接线部。
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循环水套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块。
所述密封块截面为“T”形结构,密封块中间设有一通孔,密封块为全铜制成。
所述实心铜棒的直径为30~50mm。
所述循环水套外表面设有一连接台阶。
所述循环水槽的宽度为10~30m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全铜制成的循环水套,循环水套中部设有循环水槽,循环水槽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循环水套中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处设有实心铜棒,实心铜棒下端部设有导电接线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防止漏水性好、使用寿命长及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2、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循环水套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块,密封性好,解决漏水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块截面为“T”形结构,密封块中间设有一通孔,密封块为全铜制成,密封性好,使用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中的实心铜棒的直径为30~50mm,增大实心铜棒直径,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如击穿性等。
5、本实用新型中的循环水套外表面设有一连接台阶,便于与炉体的连接。
6、本实用新型中的循环水槽的宽度为10~30mm,与其它的结构相配合,冷却性能好。
7、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电极采用无水的实心铜棒,冷却为铜柱体外圆加循环水套的结构设计,此结构设计有效的杜绝了被上电极电流击穿导致漏水的现象,并提高了使用寿命,更换时只需更换铜柱体;水中连接为直连方式,将水路铜管直接从炉体内穿孔引入炉体外,有效的解决了渗漏水情况;经过改良后的下电极装置,不仅降低了的故障率,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降低了下电极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磁性生产用快淬炉下电极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水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阳市银海磁业有限公司,未经东阳市银海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9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