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学溶剂脱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0605.X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8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卢正;王小龙;管国锋;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5/14 | 分类号: | B01D15/14;B01D15/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溶剂 脱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溶剂脱水塔。
背景技术
分子筛是指具有均匀的微孔,其孔径与一般分子大小相当的一类物质。常用分子筛为具有立方晶格的硅铝酸盐化合物,是由硅氧四面体或铝氧四面体通过氧桥键相连而形成分子尺寸大小通常为0.3~2nm的孔穴和空腔体系,因吸附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而具有筛分大小不同的流体分子的能力。
由于分子筛具有吸附能力高,热稳定性强等其它吸附剂所没有的优点,使得分子筛获得广泛的应用,如用作高效干燥剂、选择性吸附剂、催化剂、离子交换剂等。由于分子筛可作为高效干燥剂,在化学溶剂的处理技术中,通常使用分子筛对化学溶剂进行脱水干燥,在现有的化学溶剂脱水技术中,通常采用分子筛脱水塔对化学溶剂进行脱水干燥。脱水塔内装设有分子筛,通过物料管道将化学溶剂输入到脱水塔内,通过分子筛对化学溶剂进行脱水干燥。现有技术中,当化学溶剂由物料管道进入塔内时,会对塔内的分子筛造成冲击,加大了分子筛的损耗,并且在干燥的过程中,分子筛容易经物料管道流出到塔外,在造成流失损失的同时还会阻塞管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化学溶剂脱水塔。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化学溶剂脱水塔,包括塔体、分别设于塔体上部和下部的用于进出化学溶剂的溶剂进口和溶剂出口、分别设于塔体上部和下部的用于添加和排放分子筛的填装口和卸料口,化学溶剂脱水塔还包括设于塔体上的分别与溶剂进口和溶剂出口相连通的溶剂进口管道和溶剂出口管道,溶剂进口管道和溶剂出口管道内分别设有用于截留分子筛的截留装置。
优选地,截留装置为设于溶剂进口管道和溶剂出口管道内的具有多个孔的截留板,孔的直径均小于分子筛的直径。
优选地,溶剂进口管道和溶剂出口管道均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塔体上与溶剂进口和溶剂出口连通的第一管道、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管道的出口端的第二管道。
优选地,截留装置设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处。
优选地,化学溶剂脱水塔还包括设于溶剂进口管道和溶剂出口管道上的用于对溶剂流向进行导向以降低溶剂向塔体内流动速度的导向装置。
优选地,导向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管道上且与第二管道相连通的导向管道,导向管道与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不同。
优选地,导向管道与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化学溶剂脱水塔,回收脱水时使用分子筛脱水,在脱水塔的溶剂进口管道和溶剂出口管道安装截留板,截留板上的孔直径小于分子筛直径,防止分子筛进入管路系统,减少管道堵塞。在溶剂进口管道和溶剂出口管道上分别安装导向管道,使得溶剂流向塔体内部之前改变流向进而以降低溶剂向塔体内流动的速度,减少直接冲击,减少分子筛的磨损。从而减少中途拆装更换分子筛作业,使脱水环节能够连续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化学溶剂脱水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塔体;21、溶剂进口管道;22、溶剂出口管道;31、填装口;32卸料口; 4,4’、截留板; 5,5’、导向管道; 100,100’、第一管道; 200,200’、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 所示,一种化学溶剂脱水塔,包括塔体1、分别设于塔体1上部和下部的用于进出化学溶剂的溶剂进口和溶剂出口、分别设于塔体1上部和下部的用于添加和排放分子筛的填装口31和卸料口32,化学溶剂脱水塔还包括设于塔体1上的分别与溶剂进口和溶剂出口相连通的溶剂进口管道21和溶剂出口管道22,溶剂进口管道21和溶剂出口管道22内分别设有用于截留分子筛的截留装置。截留装置为设于溶剂进口管道21和溶剂出口管道22内的具有多个孔的截留板4,4’,孔的直径均小于分子筛的直径。
本例中,溶剂进口管道21和溶剂出口管道22均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塔体1上与溶剂进口和溶剂出口连通的第一管道100,100’、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管道100,100’的出口端的第二管道200,200’;截留板4,4’设于第一管道100,100’与第二管道200,200’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未经苏州华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06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