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0917.0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3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民;蒋幕飞;付开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净脉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王伟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技术 污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换进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越来严格,许多污水处理站一般采用BAF技术来提标改造,然后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生产能耗锆、运行成本高等诸多缺点。生物滴滤技术(BTF)是作为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采用生物滴滤技术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经济、实用、高效,具有设备投资费用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的优点,预计有很大应用价值,但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废气之力,在废水处理上应用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应池本体,所述反应池本体内由上及下依次设置有配水系统、自然跌水复氧区,生物过滤层、承托层、曝气系统、集水系统以及产水集水区,所述生物过滤层中部设有横向曝气吹扫装置,反应池本体的侧壁上部位于配水系统处和自然跌水复氧区处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反洗排水管,其侧壁下部位于产水集水区处设有出水管和反洗进水管,反应池本体内还设有反洗进气管,所述反洗进气管一端位于反应池本体之上,一端位于集水系统处。
优选地,所述反应池本体的内侧壁上位于反洗排水管的管口处还设有防滤料流失器。
优选地,所述生物过滤层由轻质生物载体以及自上而下附着于轻质生物载体上的上层/中层/下层优势微生物构成,所述上层优势微生物包括好氧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型硝化细菌,所述中层/下层优势微生物包括硝化和短程硝化微生物。
优选地,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组件,以及与曝气组件一端连通的辅助曝气管,所述辅助曝气管上设有辅助曝气阀。
优选地,所述曝气组件由曝气头、曝气支管和支座组成。。
优选地,所述集水系统包括滤板以及设置于滤板上的的若干个滤头。
优选地,所述承托层由自上而下鹅卵石层一和鹅卵石层二组成,鹅卵石层一填充的鹅卵石粒径为8~16mm,鹅卵石层二填充的鹅卵石粒径为16~32mm。
优选地,所述反应池本体的侧壁上部位于进水管和反洗排水管之间还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进水端口接触防滤料流失器。
优选地,所述反应池本体侧壁下部近反应池本体底部还设有放空管,所述放空管与反洗排水管设置于反应池本体同一侧,且反洗排水管的出水端口与放空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将生物滴滤技术(BTF)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因BTF运行不曝气,滤层无扰动,出水水质效果好且稳定,此外在反应池本体内形成反硝化除磷细菌、亚硝化除磷细菌等生物群落,对氧和碳源的需求量减小,且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此外,在生物过滤层中部设置的横向吹扫清洗装置,可减少反洗水量和能耗,并确保滤层不板结,进一步的,防滤料流失器可防止滤料在进行反洗工序是流失,节约填料,确保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池本体;2、配水系统;3、自然跌水复氧区;4、生物过滤层;5、承托层;6、集水系统;7、产水集水区;8、横向曝气吹扫装置;9、进水管;10、反洗排水管;11、出水管;12、反洗进水管;13、反洗进气管;14、曝气组件;15、辅助曝气管;16、辅助曝气阀;17、防滤料流失器;18、溢流管;19、放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反应池本体1,反应池本体1内由上及下依次设置有配水系统2、自然跌水复氧区3,生物过滤层4、承托层5、曝气系统、集水系统6以及产水集水区7,生物过滤层4中部设有横向曝气吹扫装置8,反应池本体1的侧壁上部位于配水系统2处和自然跌水复氧区3处分别设有进水管9和反洗排水管10,其侧壁下部位于产水集水区7处设有出水管11和反洗进水管12,反应池本体1内还设有反洗进气管13,反洗进气管13一端位于反应池本体1之上,一端位于集水系统5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净脉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净脉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0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双膜式生物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