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眼部雾化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0925.5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6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杨芳文;李胜寒;杨仁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芳文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F9/00;A61M3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部 雾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部雾化罩,特别是眼部雾化罩内的结构。
背景技术
眼部雾化治疗是一种逐渐兴起的治疗形式,其将药剂分散成微小的雾滴,使其随着气流作用于眼部,相比于直接将药剂滴入眼内的方式更容易让患者接受,药剂也不易从眼中直接流出,药剂吸收效果更佳。
目前的眼部雾化治疗设备其雾化喷头多采用面罩形式,又或者是眼罩形式,其原理是将药剂溶液雾化后随气流通过管道排入面罩或眼罩内,对于前者,由于面罩为非接触式,治疗者面部距离面罩有一定距离,雾化气流会迅速扩散开,造成雾化液滴的无效损耗增大,从而延长了雾化时间;对于后者,眼罩紧贴治疗者眼部,雾化后的液滴能够集中在眼部区域,缩短了雾化时间,但在实际使用中,当前的眼罩并没有考虑到以下问题:
1.雾化气流在眼罩内的压力变化,通常采用的解决方式是增加一个换气孔,但其口径不能调节;
2.雾化液滴在眼罩内表面聚集后如何排出;
3.雾化液滴喷向眼部的方向不能调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眼部雾化罩,能够调节罩内的气压大小,能够及时将聚集的液滴排出到罩外,同时实现左右眼独立雾化,互不干扰,进一步,能够调整雾化液滴相对眼部的喷射方向。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眼部雾化罩,包括内腔互不连通的第一眼罩和第二眼罩;
所述第一眼罩和第二眼罩的罩体上端面开有气压调节孔;
所述第一眼罩和第二眼罩下端面与雾化气流管道通过喷头连通,所述喷头包括相互嵌套的内管和外管,外管与罩体内壁固定连接,其圆柱面上设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第一方形开口,内管的圆柱面上设有第二方形开口,第二方形开口的面积大于第一方形开口的面积,且第二方形开口沿圆柱面周向的长度小于圆柱面周长的1/3;
所述第一眼罩和第二眼罩下端面与眼部贴合处设置有一条排液凹槽,排液凹槽贯穿罩体与外界连通。
所述气压调节孔为一扇形孔,扇形孔上方为旋转调节板,旋转调节板为一块具有扇形缺口的圆板。
所述旋转调节板的外缘置于罩体上端面的环形槽内。
所述旋转调节板上端面与旋钮连接。
所述第一眼罩和第二眼罩与眼部接触位置设置有一圈密封胶圈,一方面便于贴合眼部,另一方面在眼罩内形成一定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第一眼罩和第二眼罩内腔互不连通,因此可实现独立雾化,互不干扰;
2.通过旋转内管,使得内管上的第二方形开口与外管上的第一方向开口重合或交错,由于内管上的第二方形开口长度小于内管周长的1/3,因此当第二方形开口与第一方形开口重合时,实现雾化液滴与眼罩内腔连通,当第二方形开口与第一方形开口错开时,实现雾化液滴与眼罩内腔封闭。在连通的状态下,可通过调整第二方形开口与第一方形开口的重合面积大小实现喷射角度的调整;
3.在眼罩下端面贴合眼部的位置处设置排液凹槽,能够收集聚集成的大液滴,由于排液凹槽与眼罩外界连通,因此在眼罩内腔压力作用下,可以自动排出眼罩,避免长时间雾化后眼罩内的积液;
4.气压调节孔的设置采用了排气面积可变的方式,通过旋转调节板调整与气压调节孔的相对重合面积,实现气压大小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眼部雾化罩结构示意图;
图2为眼罩上端面气压调节孔和旋转调节板的示意图;
图3为内管和外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芳文,未经杨芳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0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雾化治疗中保护面部皮肤的面贴
- 下一篇:一种心内科用人工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