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量式茶鲜叶匀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1377.8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7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邓余良;袁海波;滑金杰;董春旺;李佳;杨艳芹;王近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量 式茶鲜叶匀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量式茶鲜叶匀叶装置。
背景技术
槽式茶鲜叶杀青机工作过程中,需要杀青机接料盘中的茶鲜叶以均匀一致的速度将茶鲜叶导入每一条杀青槽中,进行杀青。而每一条杀青槽的大小和温度都是一致的,如果每条杀青槽导入的茶鲜叶流量不一致,将会导致流量大的杀青槽鲜叶杀青不够或流量小的杀青槽杀青过度。
目前,解决上述的问题采用在接料盘中用螺栓固定木条,或用长条形磁铁吸在铁质的接料盘底部调整角度的方法来调节鲜叶进入杀青槽的流量,而采用这两种方式,虽然也能调整每个杀青槽的流量,但调整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鲜叶,并需要一定的操作经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定量式茶鲜叶匀叶装置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定量式茶鲜叶匀叶装置,包括接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底部为水平结构,四周设有围栏,顶部为敞开结构,所述接料斗出料侧的围栏上设有一组与杀青机的杀青槽一一对应的出料口,所述接料斗两侧的围栏上设有对应的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设置高度高于出料口,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送料提升机的电机。
所述的一种定量式茶鲜叶匀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杀青槽上方。
所述的一种定量式茶鲜叶匀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为一组大小相同及设置高度相同的长方形孔。
上述的一种定量式茶鲜叶匀叶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同等大小的出料口,在同一高度的的情况下,出料速度相同的原理,又利用红外线控制茶鲜叶始终处在同一厚度,使茶鲜叶始终保持均匀一致的速度保持送料状态,以确保茶鲜叶杀青程度均匀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杀青机;101-杀青槽;2-接料斗;201-出料口;202-围栏;3-红外发射装置;4-红外接收装置;5-控制器;6-送料提升机;60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定量式茶鲜叶匀叶装置包括接料斗2,接料斗2底部为水平结构,四周设有围栏202,顶部为敞开结构。接料斗2出料侧的围栏202上设有一组与杀青机1的杀青槽101一一对应的出料口201。出料口201具体位于杀青槽101上方,每个出料口201对应一条杀青槽101。出料口201为一组大小相同及设置高度相同的长方形孔,保证出料均匀一致。接料斗2两侧的围栏202上设有对应的红外发射装置3和红外接收装置4,红外发射装置3和红外接收装置4的设置高度高于出料口201,红外发射装置3和红外接收装置4连接控制器5,控制器5连接送料提升机6的电机601。本实用新型中接料斗2是和杀青机固定在一起的,接料斗2随着杀青机左右往复运动,其利用鲜叶高度和长方形出料口201之间的高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左右往复运动时,茶鲜叶从出料口201内流出 。
工作时,当接料斗2内茶鲜叶低于红外发射装置3和红外接收装置4的红外线时,红外线呈接通状态,通过控制器5接通送料提升机6的电机601,送料提升机6开机,呈送料状态;当接料斗2内的茶鲜叶厚度高于红外线时,会阻挡红外线,红外线呈断开状态,此时控制器5将断开送料提升机6电机601的电源,送料提升机6呈停止送料状态;当接料斗2内的茶鲜叶又低于红外线时,红外线又呈接通状态,控制器5又接通送料提升机6的电源,送料提升机6又开始送料。在此过程,杀青机一直在工作,接料斗2也随之左右往复运动,接料斗2茶鲜叶从出料口201内流出 。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13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