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空逃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4080.7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0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白江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丛琳 |
主分类号: | A62B1/10 | 分类号: | A62B1/10;A62B1/18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8000 山西省晋城市南街街***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空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空逃生器,属于逃生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住房紧缺成了很大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用来缓解住房和土地紧缺的问题,但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安全问题,在火灾发生时,对于高层建筑,逃生和营救工作都变得相当困难,对于高层的火灾事故,经常是伤亡较大,财产损失严重,现有技术中一些高空逃生装置,需要逃生者自己控制绳子进行下降,或者靠上方的救援人员控制绳索下降,然而,对于逃生者本人,其情绪紧张,且很多为老弱妇幼,很难短时间教会绳索下降方法,使用相当不便,对于靠上方救援人员控制绳索下降的逃生装置,上方的救援人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增加了救援人员在危险地带逗留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空逃生器,利用升降机构对受困人员进行解救,既可以采用下方救援的方式,在营救受困人员的同时增加了救援人员的安全系数,也可以采用自救的方式,受控人员自己控制传动链将自身转移至安全区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空逃生器,包括外壳体、卷筒和升降机构,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为U型结构,所述卷筒通过固定轴设置于上壳体内,所述卷筒可在固定轴上旋转,所述卷筒上缠绕有吊绳,所述固定轴的两端设置在上壳体的U型结构的两个立面上,所述下壳体位于上壳体的下部,所述下壳与上壳体通过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位于下壳体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旋转轴和旋转轮,所述旋转轴位于下壳体的下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于下壳体的侧壁上,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过下壳体延伸至下壳体外端,所述旋转轴与固定轴平行设置,所述卷筒的一端为齿轮盘,所述旋转轴与齿轮盘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轮盘捏合,所述旋转轮设置于旋转轴的延伸端,所述旋转轮的外圆设置有传动链,所述传动链通过外力进行传动从而带动旋转轮旋转,所述旋转轮带动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轴带动传动齿轮旋转,所述传动齿轮带动齿轮盘旋转从而带动卷筒旋转。
所述传动齿轮上设置有自动锁死装置,所述自动锁死装置包括棘爪、推杆和外套,所述外套固定于下壳体上,所述推杆位于外套内部,所述棘爪位于推杆的下端,所述推杆的上端设置有旋钮,所述棘爪通过旋钮的旋转而变换棘爪方向,所述棘爪与传动齿轮捏合,所述推杆外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给棘爪一个向外的推力。
所述齿轮盘和旋转轮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用于防尘的防尘罩。
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悬挂的挂钩。
所述吊绳的活动端设置有吊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利用升降装置来控制卷筒的旋转,操作旋转轮控制卷筒旋转,利用棘爪和传动齿轮的配合实现装置的自锁功能,在发生火灾时,使用者可以通过传动链进行自救,也可以通过地面的救援人员拉动传动链来控制旋转轴的旋转。
2、本装置操作简单,通过传动链来实现在地面对高空的装置进行控制,提升了救援人员的安全系数,另外的,本装置适用于断电环境中,无需外界能源,且方便悬挂,容易操作。
3、本装置采用双向自锁功能的自锁装置,无论传动齿轮如何旋转,都可以防止反转,安全系数高。
4、本装置速度均匀,可通过使用者自己调节传动速度,除了在危险情况解救受困人员外,还可以用于日常的货物搬运,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
5、本装置中的传动链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长度,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6、本装置可在旋转轴的输出端连接电机等驱动装置来控制传动齿轮的旋转,从而利用电机代替人工对传动链进行操作,省时省力,同样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齿轮盘和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壳体、2为卷筒、3为升降机构、4为上壳体、5为下壳体、6为固定轴、7为吊绳、8为旋转轴、9为旋转轮、10为齿轮盘、11为传动齿轮、12为自动锁死装置、13为棘爪、14为推杆、15为外套、16为旋钮、17为弹簧、18为传动链、19为防尘罩、20为挂钩、21为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丛琳,未经原丛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4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