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5280.4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6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武;邵金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37/02 | 分类号: | F16D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型离合器。
背景技术
以往的离合器都是通过施加一个力使两片离合片贴在一起将动力输出,离合片容易产生烧片的问题,而且当两片离合片工作面被磨平后,就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型离合器,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离合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智能型离合器,包括输入轴、左外壳、输入锥盘、线圈、输出锥盘、右外壳、输出轴、磁流变液,推动装置,所述左外壳与右外壳连接在一起,内部形成一个空腔,所述输入锥盘与输出锥盘均设置在空腔内,所述输入锥盘的工作面与输出锥盘的工作面之间充入磁流变液,所述输入轴的右端与输入锥盘相连,输入轴的左端穿设过左外壳,所述输出轴的左端与输出锥盘相连,输出轴的右端穿设过右外壳,在空腔内的输出轴上设有推动装置,所述线圈设置在左外壳和右外壳的圆周面上。
优选的,所述左外壳与右外壳相接触还设有隔磁橡胶圈,所述隔磁橡胶圈的内侧面顶在输入锥盘和输出锥盘上;隔磁密封。
优选的,所述左外壳与右外壳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拆装方便。
优选的,所述推动装置为电磁铁;控制方便。
优选的,所述推动装置与输出锥盘之间设有弹簧;在推动装置失电后帮助输出锥盘回位。
优选的,所述输入轴与左外壳之间设有滚动轴承。
优选的,所述输出轴与右外壳之间设有滚动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磁流变液通磁后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特性来进行力传导,在磁流变液变为固态时给予挤压力,产生的剪切力要大出几个数量级,极大的提高了输出的扭矩,同时降低了两个锥盘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型离合器的实施例,智能型离合器,包括输入轴1、左外壳2、输入锥盘3、线圈4、输出锥盘5、右外壳6、输出轴7、磁流变液8,推动装置10,所述左外壳2与右外壳6连接在一起,内部形成一个空腔,所述输入锥盘3与输出锥盘5均设置在空腔内,所述输入锥盘3的工作面与输出锥盘5的工作面之间充入磁流变液8,所述输入轴1的右端与输入锥盘3相连,输入轴1的左端穿设过左外壳2,所述输出轴7的左端与输出锥盘5相连,输出轴7的右端穿设过右外壳6,在空腔内的输出轴7上设有推动装置10,所述线圈4设置在左外壳2和右外壳6的圆周面上,所述左外壳2与右外壳6相接触还设有隔磁橡胶圈9,所述隔磁橡胶圈9的内侧面顶在输入锥盘3和输出锥盘5上,所述左外壳2与右外壳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推动装置10为电磁铁,所述推动装置10与输出锥盘5之间设有弹簧11,所述输入轴1与左外壳2之间设有滚动轴承12,所述输出轴7与右外壳6之间设有滚动轴承12。
线圈4及左外壳2、右外壳6固定在外固定件上,线圈4没通电,磁流变液8为液体,则输入轴1同输出锥盘5转动,当离合器起作用,将线圈4通电,磁流变液8得到磁场,成为趋向固态状态,同时电磁铁给电,推动输出锥盘5挤压磁流变液8,输出锥盘5同输出轴7转动,离合器工作。当线圈4和电磁铁失电,磁流变液8变为液体,输出锥盘5因弹簧11作用,回到原状态,输出轴7停止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52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减速机用手动离合器
- 下一篇:一种自润滑凸轮超越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