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舷外机的操舵锁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7254.5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0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明;程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42 | 分类号: | B63H25/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舷外机 操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动力机械类,具体是一种用于舷外机的操舵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舷外机顾名思义发动机在船舷之外,悬挂在尾板之上,最顶部为发动机,发动机曲轴连接立轴,然后横轴最后输出给螺旋桨,这种机器在转向时,整个发动机都随同转向装置左右摆动,由于螺旋桨直接随驱动装置转向所以灵活性极强、整机安装简单、携带方便,广泛应用于小型游艇、充气动力艇、冲锋舟及各种钓鱼船。
操舵锁紧机构主要用于舷外机在航行过程中,可让舷外机转向固定在一个方向航行,无需人手进行操舵,大大减轻操舵人员的负担,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舷外机的操舵锁紧机构都安装在舷外机机身的中下侧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进行调整,需俯下身子进行操作该机构,现提出一种舷外机用的操舵锁紧机构,用以解决以上问题,具有操作方便,便于调节等优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造成本低廉、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的用于舷外机的操舵锁紧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法:
一种用于舷外机的操舵锁紧机构,包括机构主体,所述机构主体设有下端两侧带方形槽的螺轴和锁紧机构支架;锁紧机构支架1的一侧带有弧状通孔,另一侧带有两个安装孔;螺轴穿过弧状通孔;在锁紧机构支架的上下两侧相对设置有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均设有两个通孔;
在上摩擦片的上方设有带方槽的锁紧操纵臂,锁紧操纵臂的上方设有锁紧固定板;锁紧固定板上焊接有螺母、辅助螺母;锁紧固定板还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孔;
带有通孔的固定衬套放置在锁紧固定板的下方;
所述机构主体还包括限位衬套、螺栓和螺轴;限位衬套放置在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中间,螺栓依次穿过下摩擦片、限位衬套、上摩擦片、固定衬套和锁紧固定板,螺栓的一端通过锁紧固定板的辅助螺母固定;
垫圈放置在下摩擦片的下方;螺轴依次穿过垫圈、下摩擦片、锁紧机构支架、上摩擦片、锁紧操纵臂、锁紧固定板,通过螺母固定。
优选地,在所述锁紧机构支架和下摩擦片之间设置有带有通孔的摩擦块,所述螺轴穿过摩擦块的通孔。
优选地,在上摩擦片和锁紧操纵臂之间设有带有通孔的塑料减磨垫圈;螺轴穿过塑料减磨垫圈的通孔。
进一步的,在锁紧固定板和锁紧操纵臂之间设置有带有通孔的塑料减磨垫圈;螺轴穿过塑料减磨垫圈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操纵臂上安装护套。
优选地,所述锁紧操纵臂设有两个凸出的限位部;所述固定衬套位于锁紧操纵臂的两个限位部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螺轴上安装自锁螺母。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舷外机的操舵锁紧机构,当来回转动锁紧操纵臂时,带动螺轴转动,就会给摩擦片一定的力矩,对锁紧固定板起到锁紧作用,进而实现舷外机的操舵的锁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舷外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锁紧机构支架1,锁紧操纵臂2,锁紧固定板4,塑料减磨垫圈5,下摩擦片7,限位衬套8,螺栓9,螺轴10,自锁螺母11,垫圈12,上摩擦片13,弧状通孔14,机构主体15,回转固定支架16,操舵转向托架17,限位部21,螺母41,辅助螺母42,摩擦块7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舷外机的操舵锁紧机构,包括机构主体15,所述机构主体15设有下端两侧带方形槽的螺轴10和锁紧机构支架1。锁紧机构支架1的一侧带有弧状通孔14,另一侧带有两个安装孔。螺轴10穿过弧状通孔14。在锁紧机构支架1的上下两侧相对设置有上摩擦片13和下摩擦片7;上摩擦片13和下摩擦片7均设有两个通孔,一个通孔供螺轴10穿过,另一个通孔供螺栓9穿过。
在锁紧机构支架1的下方、下摩擦片7的上方设置有带有通孔的摩擦块71,上摩擦片13、下摩擦片7以及摩擦块71的设置,用于增加摩擦力,起到锁紧作用,所述通孔供螺轴10穿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7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核动力的舷外机
- 下一篇:囊体充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