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散料装载铲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7341.0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5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周锦龙;周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锦龙 |
主分类号: | E02F3/36 | 分类号: | E02F3/36;E02F3/4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21007 辽宁省锦***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装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箱散料货物装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散料装载铲斗。
背景技术
自从采用国际标准的集装箱诞生以来,便已在全球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及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从而革命性的改变了全球货物运输方式。
以铁路场站的散料转载作业为例,所应用的国际标准集装箱为散货集装箱,其规格包括20GP货柜和40GP货柜,两种规格的集装箱货柜在宽度和高度上完全相同,仅在长度上存在差异,两种规格的集装箱货柜的宽度均为2438mm,高度均为2591mm,而20GP货柜的长度为6058mm,40GP货柜的长度为12192mm。在我国的铁路场站散料转载作业中,又以20GP货柜为主。
现阶段,集装箱散料装载方式仍比较落后,并且以人工装载方式和小型铲车装载方式为主。
当采用人工装载方式时,以6人完成一个20GP货柜的散料装载为例,大约需要2~3个小时,作业效率低下,作业时间长,而且人工成本较高,如果装载的散料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货物,还具有一定的作业危险性。
当采用小型铲车装载方式时,与人工装载方式相比,完成一个20GP货柜的散料装载大约需要1~2个小时,尽管作业效率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并不明显,同时小型铲车装载方式依然存在诸多弊端。目前,能够用于集装箱散料装载的小型铲车,其铲斗的容积约为0.3m3,想要装满整个集装箱货柜,需要多次往复进行装载,随着装载次数的增加,集装箱柜内底板会不可避免出现撒落料,此时小型铲车在途径撒落料时,会使铲车的车体突然抬高,这有可能导致铲车驾驶室的顶棚与集装箱顶板门框发生碰撞,轻则使铲车车体受损,重则导致驾驶员受伤。由于上述情况的多发,作业现场开始逐渐采用无驾驶室外框的小型铲车,尽管避免了铲车与集装箱的碰撞,但驾驶员将直接暴露在作业环境中,由于集装箱货柜内属于半封闭空间,在狭小的空间内充斥着粉尘和铲车排放的尾气,如果驾驶员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必然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另外,由于人工装载方式和小型铲车装载方式的作业效率低下,还导致铁路场站的利用率始终不高,散料货物无法在短时间内清运走,导致后续货物无处装卸。因此,寻找一种更加高效的集装箱散料装载方式已经势在必行,用以解决长期以来铁路场站利用率一直偏低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散料装载铲斗,首次实现了集装箱散料的高效装载,大幅度缩短了作业时间,有效节省了作业成本,并有效解决了铁路场站利用率偏低的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散料装载铲斗,包括斗壁板、斗底板、斗侧板、主刃板及侧刃板,所述斗壁板、斗底板及斗侧板共同构成铲斗主体,所述主刃板设置在斗底板上,所述侧刃板设置在斗侧板上,其特点是:在所述斗壁板上设置有与斗底板相平行的上挡板;当所述斗底板呈水平状态时,所述上挡板为铲斗最高点,上挡板与斗底板之间的距离为铲斗高度,铲斗高度范围为0.9m~1.5m,两个斗侧板之间的距离为铲斗宽度,铲斗宽度范围为1.5m~2.1m,所述斗壁板最后点与主刃板最前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铲斗纵深尺寸,铲斗纵深尺寸范围为0.7m~1.2m。
在所述斗壁板背侧面固定设置有上铰接耳板和下铰接耳板,所述上铰接耳板的最高点低于上挡板;在所述上铰接耳板的铰接孔内安装有上转接套筒,在上转接套筒内设置有上铰接轴,铲车的拉杆通过上铰接轴与上铰接耳板相连;在所述下铰接耳板的铰接孔内安装有下转接套筒,在下转接套筒内设置有下铰接轴,铲车的动臂通过下铰接轴与下铰接耳板相连。
所述上转接套筒共设置有两种尺寸型号,第一种尺寸型号的上转接套筒外径为115mm,内径为95mm,轴向长度为55mm;第二种尺寸型号的上转接套筒外径为115mm,内径为90mm,轴向长度为55mm;所述上铰接耳板的铰接孔直径为115mm。
所述上铰接轴共设置有两种尺寸型号,第一种尺寸型号的上铰接轴直径为95mm,轴向长度为290mm;第二中尺寸型号的上铰接轴直径为90mm,轴向长度为290mm。
所述下转接套筒共设置有三种尺寸型号,第一种尺寸型号的上转接套筒外径为100mm,内径为80mm,轴向长度为55mm;第二种尺寸型号的上转接套筒外径为100mm,内径为75mm,轴向长度为55mm;第三种尺寸型号的上转接套筒外径为100mm,内径为60mm,轴向长度为55mm;所述下铰接耳板的铰接孔直径为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锦龙,未经周锦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7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管半径连续可调的无模自动弯管机及弯管方法
- 下一篇:地锚制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