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操纵支架工装消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7933.2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4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邓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嘉华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2 | 分类号: | G10K11/162;G10K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邓佳 |
地址: | 430056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 操纵 支架 工装 消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理降噪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工装上的降噪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变速操纵支架工装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噪声在环境中只是造成空气物理性质的暂时变化,噪声源的声输出停止之后,污染立即消失,不留下任何残余物质。
平时工人在使用变速操纵支架冷插工装时,气泵会产生尖锐刺耳的噪声,超过了90分贝。工人长期处于此种状态下,听力和健康以及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速操纵支架工装消声装置,用于对噪声接收者进行保护,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操纵支架工装消声装置,包括变速操纵支架工装,阻性消声器和弹簧管,所述变速操纵支架工装上设有气泵出气口,所述弹簧管一端连接所述气泵出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阻性消声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可选的,所述弹簧管为塑料弹簧管。
可选的,所述弹簧管与所述气泵出气口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管与所述阻性消声器之间也为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弹簧管的长度大于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变速操纵支架工装的气泵出气口接上塑料弹簧管,改变噪音的传播方式,将噪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方式变为在塑料弹簧管中传播,并且在塑料弹簧管另一端头接上阻性消声器。当声波进入阻性消声器时,一部分声能在多孔材料的孔隙中摩擦而转化成热能耗散掉,使通过消声器的声波减弱。从而使工作者接收到的噪声小于60分贝,能够有效实现对噪声接收者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变速操纵支架工装消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簧管连接气泵出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变速操纵支架工装,2-气泵出气口,3-弹簧管,4-阻性消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权利要求书和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
一种变速操纵支架工装1消声,如图1-3所示,包括变速操纵支架工装1,阻性消声器4和弹簧管3,所述变速操纵支架工装1上设有气泵出气口2,所述弹簧管3一端连接所述气泵出气口2,另一端连接所述阻性消声器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弹簧管3为塑料弹簧管。声音在塑料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小于金属,与金属弹簧管相比,采用塑料弹簧管能够使得声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更加利用后面消声处理。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弹簧管3与所述气泵出气口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管3与所述阻性消声器4之间也为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安装和拆卸都十分方便,也便于更 换其中某一个元件。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弹簧管3的长度大于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变速操纵支架工装1的气泵出气口2接上塑料弹簧管,改变噪音的传播方式,将噪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方式变为在塑料弹簧管中传播,并且在塑料弹簧管另一端头接上阻性消声器4。当声波进入阻性消声器4时,一部分声能在多孔材料的孔隙中摩擦而转化成热能耗散掉,使通过消声器的声波减弱。从而使工作者接收到的噪声小于60分贝,能够有效实现对噪声接收者进行保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嘉华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嘉华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79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