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触发式灭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9392.7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1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明;葛维春;孙林;杨建宇;孙睿;李耀东;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林 |
主分类号: | A62C37/21 | 分类号: | A62C37/21;A62C37/10;A62C37/11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0 | 代理人: | 姜婷婷 |
地址: | 124000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触发 灭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器材,具体说是自动触发式灭火器。
背景技术
灭火器材是发生火灾时的重要装备,尤其是自动灭火器材,通过安放在公共设施、工矿企业、航天铁路船舶、楼宇等环境,能够即使的扑灭燃烧点,避免火灾的进一步扩大。
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灭火器材,大致分为两种方式触发自动灭火。一是,利用电子器材,如温度检测、烟感器等,检测到火灾的发生,从而打开自动灭火装置的电磁阀开关,使灭火材料喷出,二是采用类似温度计玻璃泡作为灭火器材的喷嘴封口,当玻璃泡受热膨胀爆碎后,使灭火器材的压力容器内的灭火材料喷出。
不论是哪一种自动灭火器材,在实际应用范围中都有着局限性,例如:温度检测和/或烟感器、电磁阀控制自动灭火器材,在较大的仓库中,温度检测和/或烟感器只能设置在墙壁、支柱、仓库顶部的大梁等位置,一旦距离墙壁、支柱、大梁等位置较远处出现燃烧点,温度或浓烟传递到温度检测和/或烟感器等位置需要一定时间,不能及时的扑灭燃烧点。又如:玻璃泡作为喷嘴封口的灭火器材,玻璃泡相对燃烧点较远时,不能够及时的爆碎,不能及时灭火。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具有自动触发装置的灭火器材,用来扩大灭火器材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自动触发装置的灭火器材,能够实现自动打开灭火器材的喷口,同时也扩大了灭火器材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动触发式灭火器,包括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具有向上凸起的出口底座、与出口底座可拆卸连接的陶瓷帽、设置在出口底座与陶瓷帽之间的密封部件,陶瓷帽的顶部具有喷口,喷口的下端设置防止灭火材料喷出的密封薄膜,还包括能够破开密封薄膜的破膜装置,所述破膜装置设置在陶瓷帽的内部;所述破膜装置是封口耐压薄膜,所述封口耐压薄膜设置在密封薄膜与密封部件之间,由受热可燃金属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可燃金属薄膜自动触发对密封薄膜的燃烧破膜,从而实现自动灭火。
2、采用双金属片或记忆合金自动触发对密封薄膜的刺穿破膜,从而实现自动灭火。
3,采用等离子高温放电自动触发对密封薄膜的击穿破膜,从而实现自动灭火。
4,采用综合破膜装置实现自动触发对密封薄膜的燃烧破膜、刺穿破膜、击穿破膜,从而实现自动灭火。
5、实现低于5V电压控制开阀灭火,可以直接连接低于5V控制电路。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针对燃烧点的检测范围应用广泛,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成本低,适合现实中多个领域消防工程,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帽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形变金属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形变金属部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力容器,2、出口底座,3、陶瓷帽,4、密封部件,5、喷口,6、密封薄膜,7、封口耐压薄膜,8、温感刺破组件,81、形变金属部件,82、针刺部件,85、保护壳,92、金属环输出端,93、金属环,10、金属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自动触发式灭火器,包括压力容器1、压力容器具有向上凸起的出口底座2、与出口底座可拆卸连接的陶瓷帽3、设置在出口底座与陶瓷帽之间的密封部件4,陶瓷帽的顶部具有喷口5,喷口的下端设置防止灭火材料喷出的密封薄膜6。
利用密封薄膜以及陶瓷帽作为压力容器的密封装置,陶瓷帽与压力容器的出口底座采用密封部件进行密封,灭火材料受到密封薄膜的阻挡。
为了实现自动触发,需要一种能够破开密封薄膜的破膜装置,并且破膜装置设置在陶瓷帽的内部。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与燃烧点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破膜装置是封口耐压薄膜7,所述封口耐压薄膜设置在密封薄膜与密封部件之间,由受热可燃金属制成。
利用受热可燃金属在受热时发生燃烧的现象,通过燃烧的方式将密封薄膜烧穿,存储在压力容器内的灭火材料即可从陶瓷帽的顶部喷出,实现自动触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林,未经孙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93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