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管切割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9671.3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5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辉;戴全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桓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6B29/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切割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切割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切割较细的塑料管材时,由于管材较细,单纯靠手工在一端的中央切一条切缝非常困难,具体缺点如下:1.在切割时若用手指固定管材,由于很细并且较软,切割时容易滑动,稍有不慎便会割破手指;2.靠肉眼定位,切割误差不可控,切口容易切偏,良品率低;3.由于每切一根都要靠工人自己的判断和定位,切割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由此而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切割管材存在的误差率大、存在工况危险的缺陷,提供一种套管切割模具,用于切割直径大约1.47mm至1.75mm的塑料管材,并且在一端的正中央切一条切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套管切割模具,其为一矩形模具,在所述模具上设有复数个平行的通孔,且在所述通孔的一末端,设有通过所述通孔正中央的一条开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设在模具的长度方向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矩形模具为一矩形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复数个平行的通孔的直径相同或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00mm~2.00mm。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开槽的宽度为0.3mm。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切割模具优点为:
1.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用切割每一根的时候都仔细用心定位切口位置。
2.提高良品率,由于管材正好能够塞入孔内,塞入之后不会有明显的移动,切割时只需从开槽内切割便可保证切口在管材的正中央。
3.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操作者不需要用手固定管材,减小了割破手指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套管切割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切割模具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套管切割模具,其为一矩形模具1,在所述模具上设有复数个平行的通孔2,且在所述通孔的一末端21,设有通过所述通孔正中央的一条开槽3,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孔2设在模具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00mm~2.00mm之间,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各个通孔的直径相同或不同,所述开槽的宽度为0.3mm,开槽的长度为2-10mm,当然可以根据具体作业的要求,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矩形模具1为一矩形钢板,便于加工铸造。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切割模具在实际作业中,只需要将需要切割的套管4插入适合直径的通孔2中,将需要切割的开口长度在通孔2的一端21进行调整,然后沿着开槽3进行切割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切割模具与原来的纯手工切割相比,利用模具帮助定位,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只需用刀片从插入开的槽里面切割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上述实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桓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桓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9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车折叠铰链紧扣件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