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0893.7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7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冰;房雯雯;梁静娜;刘一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23/02;E05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 代理人: | 薛峰,夏开松 |
地址: | 266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储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冰箱的门体一般通过门封条内设置的磁性材料吸附冰箱箱体的金属外壳来实现紧闭,这种冰箱结构简单,且门封条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然而,门封条内的磁性材料一般为磁铁等,导热系数较大,易形成一个冰箱内外部热量传递的热桥,使冰箱存在漏冷问题,导致了能耗上升,并造成箱口结露,影响冰箱性能。为此现有冰箱需在箱体金属门框四周加装防凝露管,这样不仅仅浪费材料、生产工艺复杂,也会向冰箱内传热造成能量损失。再者现有冰箱的容积越来越大,产生的负压也越来越大,造成用户不容易开门。部分冰箱或技术文献中针对漏热问题的解决方案大多采用机械互锁结构代替门封条,如博世西门子公司公开了一种铰链式的闭门结构,澳柯玛公司公开了一种用于开门助力的把手结构,科龙公司公开了一种含有门体铰链的利用门体自重实现自动关门的结构等,这些方案结构均较为复杂,且可靠性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冰箱。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的冰箱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冰箱,其在门体和箱体间的密封处未使用磁条密封,减小了门封的由于热桥而导致的漏热量;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更换、可靠性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和门体,所述箱体内限定有储物间室;所述门体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箱体,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储物间室。特别地,该冰箱还包括至少一个门锁组件;且
每个所述门锁组件具有卡持装置和与所述卡持装置相配合的夹持装置;所述箱体和所述门体二者之一设置有所述卡持装置,另一设置有所述夹持装置,以在所述门体关闭所述储物间室时,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所述卡持装置,使所述门体保持处于关闭所述储物间室的状态。
可选地,每个所述卡持装置包括卡柱;
每个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夹持柱,所述卡柱配置成从所述两个夹持柱的一个同侧经所述两个夹持柱之间进入所述两个夹持柱的另一同侧,以被所述两个夹持柱夹持或脱离所述两个夹持柱的夹持。
可选地,每个所述卡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卡柱的周壁上,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于所述卡柱的轴线;
每个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板,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于一个所述夹持柱的周壁上,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于一个相应所述夹持柱的轴线。
可选地,每个所述卡持装置和每个所述夹持装置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每个所述卡柱的横截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每个所述夹持柱的横截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于所述门体;
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安装于所述箱体。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粘结于所述门体的内表面;
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粘结于所述箱体。
可选地,所述箱体的储物间室壁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前向开口的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夹持装置安装于一个所述容纳空间。
可选地,所述门锁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门锁组件的所述卡持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门体的远离所述门体的枢转轴的一侧的上部和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因为具有卡持装置和夹持装置,冰箱门体开闭方便,且可使门体紧固地封闭箱体,也就是说采用机械的方式实现冰箱门体的紧闭,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且不需要在门的密封处使用磁条密封,减小了门封的由于热桥而导致的漏热量,能够减少磁性吸附方式导致的冰箱漏冷,进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以及提高了冰箱的性能。而且,门锁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更换,可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0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