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通过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1910.9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9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湿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2 | 分类号: | F16L41/02;F16L5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吴小丽 |
地址: | 20159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通 过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三通过梁器,适用于房梁位置受限无法绕梁而必须打洞的工况。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风系统和中央空调安装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对房梁打洞穿孔,使管道变径的方式;另一种是不对房梁打洞穿孔,而采用绕梁的方式。
其中,对房梁打洞穿孔使管道变径的办法是尽量减小房梁的孔洞直径,使房梁所受的影响减小。这种方式的缺陷是:在风量不变的情况下,管道的直径减小,导致管道的风速增大,阻力也相应的增大,噪音也会相应的变大。
不对房梁打洞穿孔,采用绕梁的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管道变径造成的影响,但是在很多条件限制必须打洞过梁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房梁打洞穿孔时,如何减小打孔对房梁的影响,同时避免风阻变大、噪音变大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通过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梁而过的两个圆形套筒,两个圆形套筒的一端分别与一个连接三通管件的其中两个分支连接,两个圆形套筒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个连接三通管件的其中两个分支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三通管件包括三个分支,第一分支位于一侧,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位于另一侧,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的出口处平行设置。
更优选地,所述两个圆形套筒的一端分别与一个连接三通管件的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连接;所述两个圆形套筒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个连接三通管件的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连接三通管件的第一分支连接外部的通风管道。
优选地,所述连接三通管件是注塑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三通管件为一次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通过梁器使用时,首先在房梁内打两个洞,两个圆形套筒分别穿过这两个洞,圆形套筒是穿梁而过,不需要额外的固定。两个圆形套筒的两端分别与一连接三通管件的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连接,连接三通管件的第一分支连接通风管道。试验表明,通过三通过梁器的风速与通风管道中的风速基本一致,因此,噪声也不会因为管径的更改而变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三通连接管件采用注塑一次成型,将通风管道分支成两部分,且三通连接管件平滑过度,阻力小,既满足减小打孔对房梁的影响,又不会造成风阻变大、噪音变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通过梁器爆炸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通过梁器俯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通过梁器主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通过梁器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图1~图3分别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通过梁器爆炸图、俯视图和主视图,所述的三通过梁器由两个连接三通管件1和两个圆形套筒2组成。
连接三通管件1是注塑件,一次成型。连接三通管件1包括三个分支,第一分支位于一侧,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位于另一侧,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的出口处平行设置。
两个连接三通管件1的第二分支通过一个圆形套筒2连接,两个连接三通管件1的第三分支通过另一个圆形套筒2连接。
结合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三通过梁器使用时,首先在房梁A内打两个洞,两个圆形套筒2分别穿过这两个洞,圆形套筒2是穿梁而过,不需要额外的固定。两个圆形套筒2的两端分别与一连接三通管件1的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连接,连接三通管件1的第一分支连接通风管道B。
连接三通管件1和圆形套筒2的尺寸根据通风管道B的直径、风量、风速及房梁A的最大打洞直径来确定。
试验表明,通过本实施例三通过梁器的风速与通风管道中的风速基本一致,因此,噪声也不会因为管径的更改而变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湿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湿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19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