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水道盖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2165.X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7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才;黎琼;何茹;魏志远;吕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F5/06 | 分类号: | E03F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陈欢,吴燕梅 |
地址: | 570216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水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水道,尤其涉及一种下水道盖。
背景技术
下水道盖领域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专利技术和产品,也有很多专利在阻挡下水道的臭味做出了创造,比如专利CN200820167215《下水道环保罩》、CN200920281092《一种下水道箅子》和CN201520746059《一种智能下水道盖板》都将百叶窗式结构应用到了下水道盖,还应用了智能系统,但是总的来说,这几个技术方案并不能有效快速的把积水排走,甚至不能将杂物排掉,存在盖子表面积水过多不能积水排掉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当百叶窗结构出现故障不能修理的情况,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能有效快速的把积水和杂物排走,并且也能随时修理故障的下水道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水道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下水道盖,所述下水道盖包括外框(10)、钢筋栅栏(20)和可开合落水结构,所述钢筋栅栏(20)安装在所述外框(10)的上部,所述可开合落水结构安装在所述外框(10)的底部,所述钢筋栅栏(20)和可开合落水结构之间容纳出一空腔(11)。
优选地,所述外框(10)包括第一侧面(15)、第二侧面(16)、第三侧面(17)和第四侧面(18),在所述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6)各设有一条滑槽(12),在所述第三侧面(17)和第四侧面(18)各设有一个限位扣(14),所述限位扣(14)铰链固定在所述外框(10)上。
优选地,所述钢筋栅栏(20)的钢筋之间结成软梯状,所述钢筋栅栏(20)的两端架在所述两条滑槽(12)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扣(14)扣住所述钢筋栅栏(20)的钢筋。
优选地,所述可开合落水结构的落水方式为百叶窗式或者浮动式。
优选地,所述可开合落水结构为百叶窗式结构(30),所述百叶窗式结构(30)包括百叶片(31)、弹簧(32)和转轴(33),所述百叶片(31)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33)上,所述转轴(33)的两端插装有所述弹簧(32),所述转轴(33)的两端活动安装在所述外框(10),所述弹簧(32)安装在所述外框(10)。
8、优选地,所述可开合落水结构为浮动式结构(40),所述浮动式结构(40)包括落水板(42)和浮动块(41),所述落水板(42)固定在所述外框(10),所述落水板(42)设有条形通孔(443),所述浮动块(41)为“T”形结构,所述浮动块(41)的下半部分形状为上宽下窄,所述浮动块(41)的下半部分可不完全落入到所述条形通孔(443)中并封住所述条形通孔(443),所述浮动块(41)的上半部分与所述落水板(42)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浮动块(41)的材质为浮体材料。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下水盖,该下水道盖可开合结构应用到下水道盖上,不仅能将下水道的臭味阻挡住,水也能通过可开合结构流入下水道,也具有防止下水道的水倒流上来的功能,特别是钢筋栅栏结构设计成了滑动的,除了能够承承重之外,在下水道下层出现故障时可打开钢筋栅栏维修,同时如果有杂物堵塞下水道盖也能方便清理,解决了地面积水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百叶窗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筋栅栏结构示意图;
图3为百叶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浮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框 10;空腔 11;钢筋栅栏 20;滑槽 12;限位扣 14;第一侧面 15;第二侧面 16;第三侧面 17;第四侧面 18;百叶窗式结构 30;百叶片 31;弹簧 32;转轴 33;浮动式结构 40;浮动块 41;落水板 42;条形通孔 44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下水道盖,该下水道盖包括外框10、钢筋栅栏20和可开合落水结构,钢筋栅栏20安装在外框10的上部,可开合落水结构安装在外框10的底部,钢筋栅栏20和可开合落水结构之间容纳出一空腔11,该可开合落水结构是指在有水进入到水道盖的空腔11内,并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该可开合落水结构可开启,水便通过该结构落入下水道,水流完后该结构又自动闭合,将下水道与地面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21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备调节排水孔大小功能的井盖
- 下一篇:一种分散集水地下雨水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