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匹配液力缓速器的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2952.4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5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高帅;严鉴铂;刘义;聂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7/00 | 分类号: | F16D57/00;F16D65/8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匹配 液力缓速器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匹配液力缓速器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缓速器在中重型商用车、宽体车、客车上的广泛使用,缓速器在整车上的匹配使用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缓速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整车的动能转化为缓速器内部液体工作介质的热能,再通过缓速器上的热交换器与整车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进行热量交换,由整车冷却系统将热量散失掉。缓速器的持续制动功率在 200kW到300kW之间,其最大制动功率可以达到500kW,这些制动功率最终都转化为热能并由整车冷却系统散失掉,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被冷却系统带走,缓速器的工作温度就会达到它的保护值而退出工作,这样就会影响到缓速器的使用效果。因此匹配缓速器的整车需要提高冷却系统的散热功率,但是由于整车空间的限制,整车散热能力在原结构状态下难以做到有效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匹配液力缓速器的冷却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匹配液力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包括膨胀水箱、散热器、贯穿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以及缓速器;散热器和发动机的排气管与膨胀水箱的进气口相连通,膨胀水箱的回水管与散热器的出口相连通,散热器的出口通过水泵将冷却液泵入发动机的冷却液管路中,冷却液流出发动机后通过副散热器后进入缓速器,缓速器的出口通过电子节温器与主散热器和水泵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主散热器上设置有风扇。
发动机和散热器上均连接有排气管,且均通过排气管膨胀水箱相连通。
副散热器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电子风扇。
膨胀水箱的出口通过回水管与散热器出水冷却液管路相连通。
电子节温器的入口与缓速器的出口相连通,出口分别与主散热器的入口和水泵的入口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匹配液力缓速器的冷却系统。在原冷却系统中设计一个副散热器及一个电子节温器,并在副散热器上设计一对电子风扇,使液力缓速器与副散热器的电子风扇及电子节温器进行联合控制,而从提高整车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并使其在液力缓速器工作时处于最佳的散热状态。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的副散热器及其电子风扇在与缓速器的联合控制下,有效改善了蜡式节温器未及时打开时走小循环部分冷却液未进行冷却就参与到与缓速器热交换循环中的问题,将其设计在缓速器的进水管路中,可保证缓速器工作时始终有副散热器进行散热,而通过缓速器对副散热器电子风扇的控制,保证了副散热器在缓速器工作时始终处于最佳的散热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整车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布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膨胀水箱;2-排气管;3-回水管;4-主散热器;5-风扇;6-蜡式节温器;7-发动机;8-变速器;9-缓速器;10-电子节温器;11-副散热器;12-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传统的整车冷却系统,包括主散热器4、水泵12、发动机7、缓速器9、蜡式节温器6、风扇5、膨胀水箱1及连接管路。缓速器9的使用工况是平路的减速或下坡减速和定速,对电喷发动机7来说,缓速器9工作的工况下发动机7是处于被整车反拖的状态,不供油。缓速器9工作时冷却系统工作过程如下:水泵12将冷却液泵入发动机7,经过对发动机7进行冷却后流出至缓速器,再与缓速器9内部工作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经过缓速器9加热后的冷却液从缓速器9出水口流至蜡式节温器6,通过蜡式节温器6对温度的感应,分为大小两个循环,当温度大于蜡式节温器6全开温度时走大循环,高温的冷却液流进主散热器4进行散热降温,低温冷却液被水泵12泵入发动机7,再流至缓速器对其循环降温;当温度小于蜡式节温器6开启温度时,冷却液进行小循环,冷却液未进行主散热器4的降温直接流回水泵12,再经过发动机7流到缓速器对其循环降温。当温度处于蜡式节温器6初开温度和全开温度范围内时,大小循环同时存在,且随着温度的提高,蜡式节温器6大循环的阀门开启程度变大,大循环的比例逐渐增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29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伺服冲头静音加工控制方法
- 下一篇:垃圾处理缓存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