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高压固态软起动器用装配组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2965.1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5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袁学华;唐金龙;赵世运;李明辉;张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02 | 分类号: | H02P1/02;H02M1/00;H05K7/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高压 固态 起动 器用 装配 组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固态软起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高压固态软起动器用可控硅与散热器零件经压装后构成的装配组件。
背景技术
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总体要求中指出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同时要求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其中实施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能源管理推广工程等方面的产业升级。由此看出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两个方面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的重要推动行业。
随着国内外大功率、超大功率的电机开发与广泛应用,此类电机的起动与控制、电机的系统节能越来越受到专业软起动器研发、生产企业的重视。目前,大功率高压固态软起动器存在柜体数量多、外形体积大和占用配电车间范围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免维护、安装方便的大功率高压固态软起动器用装配组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大功率高压固态软起动器用装配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层结构相同的上层装配组件结构、下层装配组件结构;上层装配组件结构、下层装配组件结构均包括引出连接铜排、绝缘支撑框架组件、触发控制板、可控硅与散热器压装组件及阻容吸收组件;绝缘支撑框架组件包括装配组件两侧支撑框架、前隔离支撑板、后隔离支撑板和封板;装配组件两侧支撑框架设有三组可控硅与散热器压装组件安装位;前隔离支撑板和后隔离支撑板分别安装在三组可控硅与散热器压装组件安装位的前、后侧;触发控制板安装在前隔离支撑板上,阻容吸收组件安装在后隔离支撑板上;可控硅与散热器压装组件的每组可控硅与散热器压装组件由两个正反并联的可控硅、上散热器、下散热器和压装组件压装而成;上层装配组件结构、下层装配组件结构通过绝缘支撑梁安装和支撑;上层装配组件结构、下层装配组件结构引出连接铜排之间利用短接铜排连接;同一层两相邻可控硅与散热器压装组件间利用连接铜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装配组件两侧支撑框架包括立柱、横衬、绝缘安装梁和绝缘间隔板各两件,两件立柱与两件横衬按卡槽方向组装固定,两件绝缘安装梁与两件绝缘间隔板依次安装在立柱上、下两端;前隔离支撑板和后隔离支撑板分别安装两件立柱的前、后外端面上;触发控制板为BOD触发控制板零件,阻容吸收组件为阻容吸收零件;封板包括左侧板、前封板、右侧板和后封板,分别安装在装配组件两侧支撑框架的四个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上散热器中间设置20mm宽的切槽,中间芯部预留有一段材料连接;压装组件由两套带有环氧树脂绝缘套管及碟形弹垫的8.8级M12螺杆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大功率高压固态软起动器用装配组件的结构设计与投入使用,电机的起动变得更加节能、可靠;2、采用一起动主柜和一旁路柜,减少了设备体积,减少了配电车间的建造投入;3、通过上、下层结构设计,增加了使用范围,减少了备货投入。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免维护、安装方便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10KV及其以下中高压交流电动机起动的大功率高压固态软起动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装配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装配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控硅与散热器压装组件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平面视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图5的右视图。
图8为图5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散热器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上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中:1-上散热器,2-下散热器,3-可控硅,4-压装组件,5-立柱,6-横衬,7-绝缘安装梁,8-绝缘间隔板,9-前隔离支撑板,10-后隔离支撑板,11-BOD触发控制板零件,12-阻容吸收,13-连接条,14-左侧板,15-前封板,16-右侧板,17-后封板,18-绝缘支撑梁,19-连接铜排,20-短接铜排,21-一段材料,A-引出连接铜排,B-绝缘支撑框架组件,C-触发控制板,D-可控硅与散热器压装组件,E-阻容吸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29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