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启动、制动下的电流回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3322.9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1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程靖;郑德志;陈露瑶;仇消消;孙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6/20 | 分类号: | H02P6/20;H02P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同步电机 启动 制动 电流 回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流回馈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启动、制动下的电流回馈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其快捷、经济、无污染、环保、低功耗优点得到飞速的发展,永磁同步电机以其大功率、启动快、转矩大等优点被作为动力驱动设备使用,但是永磁同步电机存在本身的缺陷如启动、制动会产生大电流。当永磁同步电机电动机处在启动、制动状态时,从电磁的角度看,接电源的定子绕组相当于变压器的一次线圈,而闭路的转子绕组相当于变压器被短路的二次线圈;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间通过电磁联系,磁通经定子、气隙、转子铁芯成闭路。当启动瞬间,转子因惯性还未转起来,旋转磁场以最大的同步转速切割转子绕组,转子绕组可能感应到瞬时较大的反电势。因而,在转子导体中流过很大的电流,这个电流产生抵消定子磁场的磁能,定子侧为了维护与该时电源电压相适应的原有磁通,遂自动增加电流。此时转子的电流很大,故定子电流也增得很大,甚至高达额定电流的4~7倍。
对于产生的大电流传统方法是通过串入电阻减小电流,通过能耗电阻减少能量损失,针对能量的损耗浪费,现有技术中涉及到制动阶段能量的回馈,但是在对能量回馈装置的设计,只是涉及到概念性设计,并没对能量回馈装置稳压充电、回馈进行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启动、制动下的电流回馈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储能电源的充电,得到储能电源作为备用电源。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启动、制动下的电流回馈装置包括控制电路、功率驱动电路、定子电流检测电路、供电电路、整流调压电路以及储能电路,所述定子电流检测电路将检测到的永磁同步电机输出端的相电流信号送入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功率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整流调压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整流调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储能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三极管与储能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功率驱动电路与永磁同步电机之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功率驱动电路包括制动电阻,所述制动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供电电路的一端以及整流调压电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永磁同步电机的U接线端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永磁同步电机的V接线端子;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七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永磁同步电机的W接线端子;所述制动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以及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第七三极管的基极均连接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六二极管的正极、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七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供电电路的另一端以及整流调压电路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DSP2812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电路、功率驱动电路、定子电流检测电路、供电电路、整流调压电路以及储能电路,定子电流检测电路能够实时的对永磁同步电机输出端的相电流信号进行采集并输出至控制电路,并与额定电流进行对比,发出储能电源开关控制信号,所述整流调压电路用于对产生的大脉冲电压进行AC-DC整流,得到瞬时的稳定电压,使得储能电路处于稳压充电状态,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储能电源的充电,得到储能电源作为备用电源。
(2)、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连接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控制电路 20—功率驱动电路30—定子电流检测电路
40—供电电路 50—整流调压电路60—储能电路
VT1~VT7—第一三极管~第七三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33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蓝牙音箱(BT117)
- 下一篇:蓝牙音箱(BM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