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塞杆的加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3889.6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8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冯茂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永茂特种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7/12 | 分类号: | B21K7/12;B21J5/00;B21D28/34;B21D28/2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8 | 代理人: | 于桂贤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杆 加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活塞杆的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一般将孔深超过孔径5倍的圆柱孔(内圆柱面)称为深孔。而孔深与孔径的比值,称之为“长径比”或“深径比”。相对而言,长径比不大于5倍的圆柱孔,可称为“浅孔”。对于深孔而言一般采用铣或钻的方式进行加工,而对于孔深与直径之比大于10的深孔则是加工的难点和禁区。
液压避震器活塞杆是用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汽车等上的一个关键部件,活塞杆主要包括活塞和杆两部分,其传统的制造工艺是将活塞和杆采用单独加工的方式,采用钢管焊接或铆接成型,制作工序多,强度差,效率低,并且两部分进行连接时难以对中,连接可靠性差,活塞和杆的连接处易损坏,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杆的加工工装,新工艺采用精拉线材在多工位冷镦机上依次成型,颠覆了传统制造工艺,大幅度减少了制造工序,效率提高数十倍,而且强度高,可靠性强,制造成本低,效益显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塞杆的加工方法,所述活塞杆包括一体连接的头部和杆部,所述活塞杆内部沿轴向设有上孔和下孔,所述上孔和下孔分别从上下两端向内部延伸并连通,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下料,根据不同规格的产品选用相应的精线盘元,将精线盘元切断成所需要长度的棒料;优选采用冷镦机自带的切断结构进行自动切断。
步骤2:在棒料一端预成型头部;采用冷镦机对棒料的一端冷镦,初步形成头部的形状,此时头部形状近似呈上小下大的锥形。
步骤3:采用上冲针在预成型头部上冲出头部定位孔,同时在杆部的尾端加工出尾部倒角;采用带有收口的模具,用冷镦机直接冷镦出尾部倒角,模具的收口便于倒角的成型,此时头部的外形为圆柱形,圆柱形的端面中间冲出头部预成型定位孔。
步骤4:继续采用步骤3中的上冲针以头部定位孔的中心为中心继续冲压使头部成型,形成头部的内六角孔,同时,采用下冲针冲孔形成尾部定位孔,且尾部定位孔与头部定位孔同心;
步骤5:更换上冲针和下冲针,上冲针对准头部定位孔进行上孔的冲拉孔,下冲针对准尾部定位孔进行下孔的冲拉孔,且两端同时进行冲拉孔;
步骤6:当下孔深度到位后,在下孔内置顶针保护,更换上冲针并继续上孔拉伸,使中间连接处留一定厚度H不打通;优选的预留厚度H可以为2mm-5mm。
步骤7:穿连皮,根据产品长度不同,采用上穿通或下穿通将连接处打通,产品成型。继续对下孔加工,下孔内还可以加工成内螺纹。
现有技术中活塞杆的深孔加工一般采用的是钻孔或铣孔的加工方式,单端加工,而一般的冲孔的加工方式仅仅适用于孔深较小的孔的加工。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冲孔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从两端同时进行冲孔,采用多次更换不同锥度的冲针的方式冲孔,并且通过配合套设在棒材外侧的模子以及限位组件实现孔的加工和杆部的成型。
在采用冲针进行冲拉孔时,随着孔深度的增加,孔底部的锥角与冲针的锥形部的锥度越来越接近,会降低冲孔的效率,因此,后一工序中上冲针的锥角小于前一工序中上冲针的锥角,后一工序中上冲针的长度大于前一工序中上冲针的长度;后一工序中下冲针的锥角小于前一工序中下冲针的锥角,后一工序中下冲针的长度大于前一工序中下冲针的长度。随着步骤的增加,每次更换的冲针的端部越来越尖,即锥角越来越小,长度随着孔深逐渐增加。当冲针锥角小于孔底部的锥角时,在冲孔时,冲针容易将孔内的材料由中心向两侧排挤,并且使压力集中作用在锥形部的顶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提高了冲孔的效率。
进一步,步骤5中下孔加工深度一次到位,上孔按产品孔深长短调整,根据上孔的冲孔深度多次更换上冲针,且更换的上冲针的顶部锥角逐渐减小。上孔孔深越长更换的上冲针的次数越多以保证冲孔的顺利,每次更换一个新的冲针其顶部锥角就相应的减小,以保证孔的加工效率。
进一步,原材选择的料棒材的外径一般小于活塞杆成品的杆部的外径,因此,步骤2-步骤4中棒材的外径逐渐增大,步骤5-步骤7中棒材外径不变,且与完成步骤4后的外径相等。在加工过程中逐渐使棒材的外径接近成品杆部的外径,使杆部的粗细更加均匀,质地更加密实坚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永茂特种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永茂特种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3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铆接工具夹头及铆接工具
- 下一篇:一种EPB卡钳锻造设备及其锻件毛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