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4957.0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3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余哲玮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设备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治具。
背景技术
手机壳在进行表面加工处理时,有时根据设计需要,需要对手机壳的侧壁进行打磨处理,使得手机壳的侧壁呈现棱状的外观效果。打磨时,通常将固定治具安装在工作台上,然后将手机壳固定到固定治具上从而利用工作台上的打磨设备对手机壳的侧壁进行打磨处理。传统的固定治具通常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将手机壳固定到固定治具上,然而由于螺栓紧固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使得手机壳的上下料工序时间相对较长,从而影响手机壳的打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手机壳上下料效率的固定治具。
一种固定治具,用于与真空发生器相配合以将手机壳固定,所述手机壳包括加工部和非加工部,包括:
基座;
用于承载所述手机壳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辅助槽,所述固定板上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辅助槽相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能够通过所述通气孔调节所述辅助槽内的气压;及
侧棱,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侧棱能够与所述非加工部相贴合;
其中,所述手机壳的底面朝向所述固定板放置,所述真空发生器启动,所述辅助槽形成负压,以使所述手机壳吸附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真空发生器关闭,所述辅助槽形成的所述负压消失,所述手机壳与所述固定板相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销钉,所述定位销钉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定位销钉与所述手机壳的辅助孔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手机壳相对所述固定板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销钉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为棱台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设于所述辅助槽的四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手机壳的凸块,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辅助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辅助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上还开设有排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水孔成阵列排布分布于所述固定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用于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基座包括:
用于与所述工作台相连的底板;
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及
辅助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辅助板用于安装所述固定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截面呈矩形。
上述固定治具,通过将手机壳的底面朝向固定板放置,固定板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辅助槽和通气孔,当真空发生器启动时,真空发生器能够通过通气孔抽取辅助槽内的空气以形成负压,从而将手机壳吸附固定于固定板上,当真空发生器关闭以后,辅助槽内形成的负压消失,使得手机壳与固定板能够相分离。相比传统的固定治具,上述固定治具通过真空发生器与通气孔的配合,可以灵活调节辅助槽内的负压环境,从而可以控制手机壳与固定板之间的吸附或分离,大大提高了手机壳的上下料效率,继而可以提高手机壳的打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固定治具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固定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固定治具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49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适应打麿头辅助机构
- 下一篇:紫外光配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