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8593.3 | 申请日: | 201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9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谢传立;孙晓通;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传立 |
主分类号: | H02M5/00 | 分类号: | H02M5/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提升 专用 变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然而,目前变频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众所周知,电子元件在通电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尤其运用在一些大型机械设备上的变频器,例如煤矿提升机的专用变频器,为了保证提升机的工作效率,一般选择功率较大的变频器,然而现有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的散热措施,大多数通过采用风机配合散热片来进行散热,但该类方法由于变频器本身体积较小,风机一般采用微小型风机,其风力较弱,散热效果不佳,并且,风机在工作时极容易将外界的灰尘吸入变频器内部,增大变频器内部电子元件之间的电阻,极容易造成短路现象,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包括上壳体和上壳体底部安装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两侧的底部均设有横板,所述下壳体两侧的横板顶部分别安装有微型循环泵和冷却箱,所述下壳体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垫板;所述微型循环泵的输出口处连接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的一端延伸至下壳体的内侧呈“S”形盘绕在安装垫板和下壳体之间;所述微型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导水管。
所述冷却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的内部设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底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贯穿上空腔并延伸至下空腔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底端竖直安装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外侧以转轴为中心环形分布有四块扇叶;所述第一导水管远离微型循环泵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内部的下空腔内,且靠近下空腔右侧的位置处呈“┒”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导水管远离微型循环泵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内部的下空腔内,且靠近下空腔内部的左侧呈“┘”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位于下空腔内部部分的管体之间从上到下等距离连接有散热水管,所述散热水管的两端与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之间相通。
优选的,四块所述扇叶均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四块扇叶均为竖直安装结构,四块所述扇叶每相邻两块扇叶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优选的,所述散热水管为“Ο”形结构,所述圆筒和扇叶均竖直设置在散热水管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下空腔的右侧均匀设有便于空气流通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水管、第二导水管和散热水管均为紫铜管体,所述安装垫板为便于导热的铝板,所述第一导水管位于安装垫板和下壳体之间的部分与安装垫板之间相贴合,且第一导水管和安装垫板的贴合处还涂有便于热传导的散热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壳体两侧分别设置的微型循环泵和冷却箱,以及在微型循环泵和冷却箱之间分别连接的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使得该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能够以水冷的方式对变频器内部进行散热处理,能够有效代替传统的风冷散热,提高了变频器的散热效果,并且,还能够有效避免散热过程中外界灰尘进入变频器内部,对变频器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为煤矿提升机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壳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水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横板、4微型循环泵、5冷却箱、51箱体、52上空腔、53下空腔、54动力马达、55散热水管、56转轴、57圆筒、58扇叶、59通孔、6安装垫板、7第一导水管、8第二导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传立,未经谢传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85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