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0642.2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3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陶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杰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水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但是现有的水杯,功能单一,对于喜欢喝茶的人而言,在需要茶叶时要到处去寻找茶叶盒,有时外出时还要随身携带袋装或盒装的茶叶,非常的不方便,而且浪费时间,占用空间大。同时现有的水杯没有提示杯盖是否拧紧的功能,当水杯没有拧紧时,会出现被烫或水杯漏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水杯,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水杯,包括上杯体、下杯体、杯盖;上杯体的底部与下杯体顶部螺纹连接;下杯体内部设有顶部开口、且用于盛装茶叶的储物腔;上杯体内部设有顶部开口、且用于盛装流体饮品的储水腔;杯盖与上杯体的顶部旋合配合;杯盖内设有电源、灯带、第一电触头、第二电触头、开关;第一电触头、电源、灯带、开关、第二电触头通过导线依次连接;上杯体上设有导电片;当杯盖旋紧在上杯体上时,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均与导电片相接触,使得第一电触头、电源、灯带、开关、第二电触头、导电片共同构成封闭的电路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水杯的杯体设计成上杯体和下杯体两部分,并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使用者可以在下杯体的储物腔内放置一些茶叶,这样当需要喝茶时,只需拧开下杯体,并从中取出部分茶叶放入上杯体内即可,非常方便,而且也节约了寻找茶叶的时间,当杯盖与上杯体达到旋紧状态时,灯带会点亮提示,表示杯盖已与上杯体拧紧,便于使用者了解,防止出现被烫或水杯漏水的情况,此外,在夜间时,还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开关,让灯带点亮,从而用于照明,扩大了水杯的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杯体的底部设有带有内螺纹的盲孔;下杯体的顶部设有外螺纹段;下杯体的外螺纹段与带有内螺纹的盲孔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拆装方便、连接时稳定性好,而且在下杯体不使用时,上杯体与杯盖依旧可以构成一个水杯,不影响整体的使用。
进一步,上杯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下杯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上杯体的直径与下杯体的直径相等。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加工方便。
进一步,上杯体的外壁和下杯体的外壁均涂覆感温变色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水杯内的水温发生变化时,感温变色层会变成不同颜色,便于使用者了解水杯中水的温度,方便使用者在合适自己的水温时饮用。
进一步,杯盖顶部端面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开关设置在凹槽内;凹槽的开口端设有用于密封该开口橡胶片。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防止误触碰开关。
进一步,电源采用无线充电或USB有线充电。
进一步,下杯体的底部设有防滑橡胶垫或防滑纹。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增大了与桌面等的摩擦力,防止水杯放置在桌子等地方时滑落。
进一步,灯带环绕的嵌设在杯盖的侧壁上;灯带上设有若干相互并联的灯珠。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当某一灯珠损坏时不影响其它灯珠的使用。
进一步,杯盖的侧壁上在嵌设灯带的位置设有环绕着杯盖的透明防护罩。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的保护灯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放大图;
图3为智能水杯所涉及的电路图;
图4为上杯体的俯视图;
图5为杯盖的仰视图;
图6为导电片的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杯体,110、储水腔,120、导电片,130、盲孔,2、下杯体,210、储物腔,3、杯盖,310、电源,320、灯带,330、第一电触头,340、第二电触头,350、开关,360、凹槽,370、橡胶片,380、透明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杰,未经陶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0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