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反推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0694.X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7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娄立国;曾小健;杨光;蔡飞鹏;张鲜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金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反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动机反推夹具。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反推是利用导流板使发动机喷气的方向发生偏转,向斜前方喷出,产生一个向后的力,用于尽快的减速。如图3所示,发动机反推由u型段和s型段连接而成,由于扇形面长度长,在进一步加工过程扇形面容易出现变形和震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反推夹具,本实用新型装置解决了发动机反推加工时容易变形和形成震纹的问题,顶紧螺栓和压紧块对u型段定位,L型扣柱对u型段固定,弧形支撑对s型段进行支撑,弧形支撑和L型扣柱用于支撑发动机反推的弧形面,分为多段对发动机反推进行夹紧和支撑,保证发动机反推加工时不变形且不会产生震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反推夹具,包括固定底座和发动机反推,固定底座侧壁至少设有六个固定槽,固定底座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吊耳,两个相邻固定槽之间设有两个压紧块,压紧块端部下方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内侧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内侧设有至少两个顶紧螺栓、至少两个L型扣柱和至少一个弧形支撑,u型段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内,压紧块端部顶紧u型段的外侧壁,L型扣柱扣紧u型段内腔,顶紧螺栓端部顶紧u型段的内侧壁,弧形支撑顶紧s型段的内侧壁。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压紧块根部设有支撑臂。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L型扣柱由扣臂和拉紧螺栓构成,所述扣臂端部固定在所述u型段内腔中,所述扣臂上设有所述拉紧螺栓,述拉紧螺栓端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弧形支撑由弧形底座、连接板、调节立柱、弧形调节距臂和弧形支撑条构成,所述弧形底座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弧形底座上设有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调节立柱,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调节立柱上设有所述弧形调节距臂,所述弧形调节距臂端部设有所述弧形支撑条,所述弧形支撑条顶紧所述s型段的内侧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固定底座上设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使u型段下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内,用于定位和固定,压紧块和顶紧螺栓先对u型段内外侧壁进行定位顶紧,然后用L型扣柱将u型段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内,用弧形支撑支撑和定位s型段,弧形支撑和L型扣柱对发动机反推形成底部加工支撑,有效解决了发动机反推外侧壁加工变形的问题,同时分为多段对发动机反推进行夹紧和支撑,降低了震动幅度,有效避免震纹的出现,方便批量装夹零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反推夹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反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反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座;2、发动机反推;101、固定槽;102、吊耳;103、压紧块;104、支撑臂;105、第一固定槽;106、第二固定槽;107、顶紧螺栓;108、L型扣柱;108a、扣臂;108b、拉紧螺栓;109、弧形支撑;109a、弧形底座;109b、连接板;109c、调节立柱;109d、弧形调节距臂;109e、弧形支撑条;201、u型段;202、s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发动机反推夹具,包括固定底座1和发动机反推2,固定底座1侧壁至少设有六个固定槽101,固定底座1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吊耳102,两个相邻固定槽101之间设有两个压紧块103,压紧块103端部下方设有第一固定槽105,第一固定槽105内侧设有第二固定槽106,第二固定槽106内侧设有至少两个顶紧螺栓107、至少两个L型扣柱108和至少一个弧形支撑109,u型段201固定在第一固定槽105和第二固定槽106内,压紧块103端部顶紧u型段201的外侧壁,L型扣柱108扣紧u型段201内腔,顶紧螺栓107端部顶紧u型段201的内侧壁,弧形支撑109顶紧s型段202的内侧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块103根部设有支撑臂104,使压紧块103端部与发动机反推外侧壁是面接触,有利于固定的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金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大金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06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