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合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1163.2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7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荣;王宇;高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太绿建(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楼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楼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板的结构比较零散、刚度小、抗裂性差、需要添加很多的钢筋才能满足结构稳定的要求,成本高。并且在装修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整个工程的工期比较长。所以需要对现在的楼板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叠合楼板,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楼板的结构比较零散、刚度小、抗裂性差、需要添加很多的钢筋才能满足结构稳定的要求,成本高现象,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成本小,使用寿命长,可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的叠合楼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楼板,包括叠合楼板本体,所述的叠合楼板本体分为预应力薄板和现浇混凝土层;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层设置在预应力薄板的上方;所述的预应力薄板上设置有预应力主筋;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层上固定连接有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所述的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底模。
进一步地,所述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相互交错,构成网状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相互交错,构成网状型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程度,结构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应力薄板的厚度为5~8厘米。
本实用新型一种叠合楼板的效果是:此叠合楼板结构简单,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成本小,使用寿命长,由于现浇楼板不需支模,从而可提前插入装修工程,可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叠合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1-叠合楼板本体;2-预应力薄板;3-现浇混凝土层;4-预应力主筋;5-负弯矩钢筋;6-构造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 所示的一种叠合楼板,包括叠合楼板本体1,所述的叠合楼板本体1分为预应力薄板2和现浇混凝土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层3设置在预应力薄板2的上方;所述的预应力薄板2上设置有预应力主筋4;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层3上固定连接有负弯矩钢筋5和构造钢筋6;所述的预应力薄板2用作现浇底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弯矩钢筋5和构造钢筋6相互交错,构成网状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预应力薄板2的厚度为5~8厘米。
本实用新型一种叠合楼板的工作原理:在投入使用时,预制预应力薄板2与上部的现浇混凝土层3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预制预应力薄板2的预应力主筋4即是叠合楼板本体1的主筋,现浇混凝土层3仅配置负弯矩钢筋5和构造钢筋6;预应力薄板2用作现浇底模,不必为现浇层支撑模板;预应力薄板2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可以不再抹灰,叠合楼板本体1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由于现浇楼板不需支模,还有大块预制墙板可在结构施工阶段同时吊装,从而可提前插入装修工程,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太绿建(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亚太绿建(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11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自动遮阳旋转幕墙
- 下一篇:一种气粒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