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过充保护的可移动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2646.4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1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向勇;徐刚;伍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动力核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新驱科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51 | 代理人: | 成实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保护 移动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电源,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过充保护的可移动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或待机供电。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作为储电单元。区别于产品内部配置的电池,也叫外挂电池。一般配备多种电源转接头,通常具有大容量、多用途、体积小、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等特点,是可随时随地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MP3、MP4等多种数码产品供电或待机充电的功能产品。
现有的充电电池用移动充电电源可分为硬件移动电源和软件移动电源两种。然而现有的移动充电电源存在过充保护效果差、恒流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充电电池的充电时间过长,致使充电电池长时间的处于高温状态,即使充电电池易损坏,从而给人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移动充电电源存在过充保护效果差、恒流不准确的缺陷,提供的一种基于过充保护的可移动充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过充保护的可移动充电系统,主要由主控芯片,均与主控芯片相连接的三端稳压电路、显示屏、蜂鸣器、固体继电器、蓄电池和电压采样器,与三端稳压电路相连接的USB输入接口,分别与过充保护电路和电压采样器相连接的USB输出接口,以及与固体继电器相连接的过充保护电路组成。所述过充保护电路与USB输出接口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压采样器与USB输出接口的反馈端相连接。
所述三端稳压电路由稳压芯片U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级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P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后接地、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IN管脚相连接的电感L,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IN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IN管脚相连接、负极经可调电阻R5后与稳压芯片U1的COM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7后与稳压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以及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4组成;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在作为三端稳压电路的输入端并与USB输入接口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N极作为三端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并与主控芯片相连接。
所述过充保护电路由控制芯片U2,三极管VT4,三极管VT5,场效应管MOS1,场效应管MOS2,P极顺次经电阻R9和电阻R8后与控制芯片U2的VSS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正极经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控制芯片U2的CR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1,一端与控制芯片U2的DO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阻R12,一端与控制芯片U2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P极与控制芯片U2的CO管脚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P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P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6的正极还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CR管脚和VSS管脚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还与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相连接,该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9与电阻R8的连接点和极性电容C6的正极共同形成过充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并与固体继电器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N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共同形成过充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并与USB输出接口的输出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动力核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动力核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26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除湿结构的高压开关柜
- 下一篇:高压配电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