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热反射膜的原竹屋面保温隔热层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4307.X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6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雪;庾慧景;鲍瑞;白朝旭;柏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3/16 | 分类号: | E04D1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屋面 保温 隔热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热反射膜的原竹屋面保温隔热层,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竹是快速可再生的绿色建筑材料,利用原竹建造低层建筑,减少高能耗建筑材料的使用已经成为竹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实用新型将原竹作为保温隔热层,减少了高能耗建筑材料的使用。
近年在村镇上出现了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但保温隔热性能极差的住宅建筑。由于运输及建造成本的限制,这些建筑只是钢筋混凝土加红砖砌筑,仅满足结构要求,没有保温隔热构造,建筑冬冷夏热,室内热舒适性极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热反射膜的原竹屋面保温隔热层,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热反射膜的原竹屋面保温隔热层,包括表层找平混凝土1、热反射膜2、作为保温隔热层的原竹3、底层限位混凝土4;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5上铺置限位混凝土4,限位混凝土4上铺置原竹3,原竹3上铺置热反射膜2,热反射膜2上铺置找平混凝土1,找平层混凝土1、热反射膜2和底层限位混凝土4均贴合原竹3形状。
所述找平层混凝土1最薄处厚度在2—5cm。
所述底层限位混凝土4需将原竹3和下层屋面板5之间的三棱柱状空间填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热反射膜和原竹腹部有天然空腔的形态组合,作保温隔热层,提高了钢筋混凝土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
2、材料生态易得,环保节能。
3、技术简单易于实施,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板上铺置原竹,其下三角空间用混凝土填实限位,其上铺热反射膜再铺素混凝土找平。便于推广。
4、是相对独立的构造结构,灵活度高,可用于在建建筑,也可用于建成建筑的升级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解轴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向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热机理示意图。
图中:1-找平层混凝土,2-热反射膜,3-原竹,4-限位混凝土,5-钢筋混凝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带热反射膜的原竹屋面保温隔热层,包括表层找平混凝土1、热反射膜2、作为保温隔热层的原竹3、底层限位混凝土4;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5上铺置限位混凝土4,限位混凝土4上铺置原竹3,原竹3上铺置热反射膜2,热反射膜2上铺置找平混凝土1,找平层混凝土1、热反射膜2和底层限位混凝土4均贴合原竹3形状。
所述找平层混凝土1最薄处厚度在2—5cm。
所述底层限位混凝土4需将原竹3和下层屋面板5之间的三棱柱状空间填满。
实施例2:如图1-2所示,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板5上铺置原竹3,其下部三棱柱状空间用限位混凝土4填实,起固定原竹3位置、黏合原竹3与钢筋混凝土版5的作用。操作时最好原竹3与限位混凝土4交替装配,也可先平铺限位混凝土4再在其上密铺原竹3压实,前者可确保限位混凝土4和原竹3很好的契合,后者施工效率高但需把握好限位混凝土4的用量。原竹3上部铺热反射膜2,其上三棱柱状空间同样用限位混凝土4填实,再铺至原竹3最高点以上2-5cm厚,起找平、保护原竹的作用,一种屋面原竹保温隔热层完成。
本实用新型利用热反射膜反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上层混凝土找平层转化而成的长波辐射;同时热反射膜兼做起防水材料,避免原竹受潮腐烂;利用原竹腹部的封闭空腔内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空气不流动来降低空气对流导热;原竹和下层屋面板之间的三棱柱状空间用混凝土填实,起限位作用;热反射膜上用混凝土找平,保障屋面晾晒谷物等使用功能,同时为原竹提供紫外线防护,延缓原竹老化。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43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喂入式水稻收割机
- 下一篇:一种双搅龙结构割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