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视距检测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5925.6 | 申请日: | 2017-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4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志恒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中国香港海怡***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距 检测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防近视器材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简单的视距检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2016年首份系统研究视觉健康的白皮书《国民视觉健康》指出,近视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病”: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每3个人就有1个人是近视。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比例为35.16%至39.21%,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37亿至4.87亿之间,其中,高度近视的比例在2.33%至2.47%之间,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高达2900万至3040万。白皮书指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政策干预,预计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发病率将增长到50.86%至51.36%。
我国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的患病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青少年中,近视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6至15岁的平均近视率达到46.64%,这一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严重。
近视眼主要形成的原因就是:近距离用眼负荷诱发近视,包括学习压力加剧、电子屏幕的普及化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可能是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人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方案。例如,见专利公告号为CN 2149882Y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防近视器,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坐台式装置、可与台灯、文具合等坐台式产品结合给读书、写字时用的产品。这发明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距离、用光敏电阻来检测坐面亮度、来确保用光距离及光亮度标准。这发明只适用于读书,写字,其存在的缺点是不方便带。另外,见专利公告号为CN 202815358U、CN202067039U、CN201589910U等专利技术,其均采用直接在眼镜上设置。但是,这种产品存在的不足是:眼镜架结构对己需配带近视眼镜的孩童并不方便。另外对经常要换眼镜的孩童带来经济上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已提供一种直接可以佩戴在使用者身体上的视距检测报警装置。通过装置检测使用者眼睛与观看物之间距离的距离,当距离超过预设范围,本装置就会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注意用眼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视距检测报警装置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主控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主控模块、报警模块均设置在一个载体上,使用者通过载体将其固定在自身的身体上;电源管理模块采用电池为电路供电,由信号发射器模块发出信号,并通过信号接收模块接收信号,由主控模块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分析,计算使用者的用眼视距,当检测的视距超出预设在主控模块中的对比视距数值,由主控模块启动报警模块报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采用电池作为电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信号发射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采用的是红外线发射和接收器,或者,采用的超声波发射和接收器,或者,采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报警模块采用的是蜂鸣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载体为眼镜架或眼罩。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载体为头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载体为耳挂式支架。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载体为帽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将该视距检测装置的整个集成在一个安装模块中,根据需要将该安装模块设置在对应的载体上。使用者通过载体将本实用新型佩戴或者固定在自身的身体上。使用时,开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开关,由信号发射器模块发出信号,并通过信号接收模块接收信号,由主控模块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分析,计算使用者的用眼视距,当检测的视距超出预设在主控模块中的对比视距数值,由主控模块启动报警模块报警。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同类产品,其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采用将电路的部件集成在一个安装模块中,简化结构。
2、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载体,然后通过载体将本实用新型佩戴或者固定在使用者身体上,其使用方便,可使用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3、耗电低,使用时间长。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电路设置相对简单,能耗低,所以其使用的时间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志恒,未经吕志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59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投掷练习早教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