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红外监测功能的秋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6265.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1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兵;姜志鹏;王一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G9/02 | 分类号: | A63G9/02;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6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监测 功能 秋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秋千,具体涉及一种带红外监测功能的秋千。
背景技术
秋千是老少咸爱的游戏用具。但对于老人和幼儿来说,由于生理原因,对秋千的摆动幅度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时会发生因为秋千摆动幅度过大而导致使用者从秋千上跌落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故。目前还未出现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秋千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红外监测功能的秋千。能够在秋千摆动幅度达到危险值时,发出足够警报提示使用者或使用者的监护人及时控制秋千减少摆动幅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红外监测功能的秋千,包括三角架、固定支架、秋千椅、绳索、前方侧杆、中线杆、红外管、红外阻挡片、控制装置,两侧设置有对称的三角架,固定支架横向设置,固定支架的两端与两侧三角架的顶端固定连接,绳索的一端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秋千椅两侧的中心位置处,三角架沿顶端向下竖直固定设置有中线杆,中线杆上设置有红外管和控制装置,两侧的红外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绳索上设置有红外阻挡片,在秋千椅处于水平状态时,红外管与红外阻挡片在同一水平线上,红外管内设置有红外发送模块与红外接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定时器、处理器、扬声器,电源模块与红外发送模块电连接,红外发送模块与红外接收模块电连接,红外接收模块与定时器电连接,定时器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与扬声器、LED灯电连接。
进一步地,两侧的所述三角架的前方侧杆的同一位置处设置有LED灯。
进一步地,所述秋千椅为长方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秋千摆动幅度达到危险值时,发出警报提示使用者或使用者的监护人及时控制秋千减少摆动幅度,防止使用者从秋千上跌落,安全性能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带红外监测功能的秋千,包括三角架1、固定支架2、秋千椅3、绳索4、前方侧杆5、中线杆6、红外管7、红外阻挡片8、控制装置9、LED灯10。
两侧设置有对称的三角架1,固定支架2横向设置,固定支架2的两端与两侧三角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绳索4的一端与固定支架2连接,绳索4的另一端固定在秋千椅3两侧的中心位置处,秋千椅3为长方形板,从而将秋千椅3通过绳索4设置在固定支架2的正下方。两侧三角架1的前方侧杆5的同一位置处设置有LED灯10,三角架1沿顶端向下竖直固定设置有中线杆6,中线杆6上设置有红外管7,两侧的红外管7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绳索4上设置有红外阻挡片8,在秋千椅3处于水平状态时,红外管7与红外阻挡片8在同一水平线上,红外管7内设置有红外发送模块与红外接收模块。
如图2所示,中线杆6上设置有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包括电源模块、定时器、处理器、扬声器,电源模块与红外发送模块电连接,红外发送模块与红外接收模块电连接,红外接收模块与定时器电连接,定时器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与扬声器、LED灯电连接。
工作原理为:晃动秋千,当秋千椅处于水平位置时,绳索处于竖直状态,绳索上的红外阻挡片将两侧的红外管发出的红外线阻挡住,红外管内的红外接收模块不能接收到红外发送模块发出的红外线,定时器启动,开始计时,当下次红外阻挡片挡住两侧的红外管时,红外接收模块由于再次没有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定时器停止计时,将间隔时间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将间隔时间与预设的规定值对比,若间隔时间过短,小于预设值时,扬声器发出警报声,同时LED灯亮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62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