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下压结构的压铸机合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6266.8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0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巴酉精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6 | 分类号: | B22D1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下压 结构 压铸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下压结构的压铸机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金属铸件的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最初用于压铸铅字。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发展,诸方面出发,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
现有的压铸机运作时,通过压射装置将金属液注入至合模装置中的模具中,从而进行成型,然而,现有的压铸机中,动型结构与定型结构的压合方式可能受到驱动机构的影响而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善压合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下压结构的压铸机合模装置,包括下压结构、定型结构、动型结构以及升降驱动结构;所述动型结构对应设于一个所述定型结构上侧,所述动型结构通过升降驱动结构驱动进行升降,所述动型结构与定型结构间设有模具;所述下压结构被液压驱动结构驱动,且能够下压于所述动型结构的上侧。
可选的,所述动型结构包括升降本体以及活动体,所述升降本体被所述升降驱动结构驱动实现升降,所述升降本体上设有若干穿孔,所述活动体上侧设有若干竖直向设置的延伸体,所述延伸体穿设于所述穿孔;所述升降本体与活动体之间设有用以锁定所述升降本体与活动体之间升降位置的锁定装置;
所述锁定装置锁定状态下,所述升降本体与活动体被所述升降驱动结构驱动实现同步升降;所述锁定装置解锁状态下,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升降本体具有一下降行程。
可选的,所述合模装置还包括固定的限位装置,且该下降行程被限位装置限定。
可选的,若干所述延伸体呈中心对称分布于所述活动体的上侧表面。
可选的,所述延伸体包括呈n*n分布,并设于所述活动体上次靠近中心位置的中心延伸体。
可选的,所述延伸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中心延伸体外侧的外周延伸体。
可选的,所述外周延伸体呈四排,且四排所述外周延伸体环绕所述中心延伸体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模具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定型结构的上侧和/或所述动型结构的下侧。
可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结构采用液压驱动方式驱动升降。
本实用新型着重改进了压铸工位如何进行压铸的方式,其一方面具有合模装置的升降动作进行合模,为了提高合模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还在压铸工位进一步布置了下压装置进行压铸时的下压。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型结构包括升降本体以及活动体,所述活动体上侧设有若干竖直向设置的延伸体,进而,动型结构具有两个行程,一是将升降本体与活动体移动至一个行程,还具有活动体进一步下降进行压合的另一个行程,下压时,可以利用下压结构同时下压升降本体与活动体,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升降驱动结构对压合动作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合模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延伸体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5-合模装置;
51-升降驱动结构;52-定型结构;53-活动体;54-升降本体;55-延伸体;56-锁定装置;57-下压结构;58-液压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下压结构的压铸机合模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下压结构的压铸机合模装置,包括下压结构57、定型结构52、动型结构以及升降驱动结构51;
所述动型结构对应设于一个所述定型结构52上侧,所述动型结构通过升降驱动结构51驱动进行升降,所述动型结构与定型结构52间设有模具;所述下压结构57被液压驱动装置58驱动,且能够下压于所述动型结构的上侧;
所述动型结构包括升降本体54以及活动体53,所述升降本体54被所述升降驱动结构51驱动实现升降,所述升降本体54上设有若干穿孔,所述活动体53上侧设有若干竖直向设置的延伸体55,所述延伸体55穿设于所述穿孔;所述升降本体54与活动体53之间设有用以锁定所述升降本体54与活动体53之间升降位置的锁定装置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巴酉精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巴酉精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6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