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脂脱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6398.0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3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喜周;葛永金;应跃跃;金贤松;马齐铃;许强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12 | 分类号: | C11B3/12;B01D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地址: | 323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脂 脱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脂加工脱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木本油料作为国家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保证,受到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其中油茶是我市八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越来越重视,油茶、香榧和美国山核桃油作为高档健康食用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虽然全国油茶面积已有5000万亩,但产量仅有20万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全国各地在油茶种植方面均有较快发展,然后在油茶加工领域方面相对滞后,基本沿用几十年前的技术设备,没有连续化、智能化,目前还缺乏精深加工技术和工艺,山茶油加工基本以初加工为主,呈现“小、散、土”状态,工艺设备落后,能耗大,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无法生产出茶油精品,从而提高附加效益,影响农民积极性。
山茶油精炼加工工艺包括过滤、碱炼、水洗、脱色、脱臭、脱蜡等工艺。纯净的甘油三酯无色、无气味,但天然油脂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气味。脱臭工艺主要除去毛油中的低分子醛、酮、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以为,如焦糊味、溶剂味、漂土味等。
目前脱臭的方法有真空蒸汽脱臭法、气体吹入法、加氢法和聚合法等。国内外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是真空蒸汽脱臭法,真空蒸汽脱臭法是在脱臭锅内用过热蒸汽(真空条件下)将油内呈味物质除去的工艺过程,其原理为水蒸汽通过含有呈味组分的油脂,气-液接触,水蒸气被挥发出来的臭味组分所饱和,并按其分压比率逸出而出去,其工艺分为间歇式脱臭工艺、半连续式脱臭工艺等。真空装置其采用三级或四级蒸汽喷射泵,其间歇式工艺真空度≥1.3-2.7kpa,脱臭时间6-8小时(油温达到200℃时开始计算),半连续工艺真空度为0.13-0.8kpa,脱臭时间3.2-4小时。
真空蒸汽脱臭法工艺中,采用三级或四级蒸汽喷射泵,存在真空度较低,蒸汽消耗大,设备结构复杂、能耗大等缺点,另外由于脱臭时间长,油脂在高温区停留时间长,导致油脂质量可控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解决油脂精炼过程中脱臭工艺中蒸汽能耗高、真空度低、脱臭时间长等问题的油脂脱臭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油脂脱臭装置,包括析气罐、脱臭油热能回收储罐、茶油高效加热管、薄膜液柱脱臭塔、K型气体冷却管和真空泵,所述析气罐连接有计量泵,计量泵连接有所述茶油高效加热管,茶油高效加热管分别连接所述脱臭油热能回收储罐和所述薄膜液柱脱臭塔,薄膜液柱脱臭塔也连接所述脱臭油热能回收储罐,薄膜液柱脱臭塔的顶部还连接有H型气体冷凝管,H型气体冷凝管的底部连接有气液分离罐,H型气体冷凝管上连接有所述K型气体冷却管,K型气体冷却管上连接有除沫器,除沫器连接在所述真空泵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脱臭油热能回收储罐上端设有接真空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析气罐上端设有接真空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薄膜液柱脱臭塔包括茶油进料口、臭味出口和脱臭油出口,脱臭油出口连接所述脱臭油热能回收储罐,臭味出口连接连接所述H型气体冷凝管,茶油进料口包括对称设置茶油进料口a和茶油进料口b, 薄膜液柱脱臭塔内还设有茶油进料器,茶油进料口a、茶油进料口b和茶油进料器之间形成一相通的茶油流道,茶油进料口a和茶油进料口b均连接在所述计量泵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薄膜液柱脱臭塔的塔体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在薄膜液柱脱臭塔外侧一圈为导热油夹套,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分别与导热油夹套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薄膜液柱脱臭塔的液柱脱臭段的塔壁上还分布有相互交错的塔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塔板的数量为5个。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塔板上设有很多均匀分布的降液孔,降液孔的孔径为2-3mm,上塔板和下塔板的降液孔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茶油进料器的壁上均匀开设有斜切线方向的条状的喷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喷嘴的数量为喷嘴的数量为3-6个,喷嘴的宽度为2-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63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视镜电动折叠器(729)
- 下一篇:后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