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香烟过滤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6803.9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8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三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三贵 |
主分类号: | A24F7/04 | 分类号: | A24F7/04;A24F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7 | 代理人: | 杨静 |
地址: | 422100 湖南省邵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烟 过滤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烟过滤嘴。
背景技术
香烟,是烟草制品的一种。吸烟有害健康,主要是香烟在点燃后释放出的尼古丁通过肺黏膜和口腔黏膜扩散到全身,进入大脑之后,尼古丁能模仿乙酰胆碱这种中枢神经传递物质作用,同许多神经元表面的尼古丁受体结合在一起,对人的大脑造成影响。
用烟斗(或是烟筒)吸烟是最原始的吸烟方式,但是传统烟斗或烟筒的烟嘴仅仅是延长了烟雾从卷烟到抽烟者的口腔内的有效距离,并没有过滤效果,无法有效减少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烟过滤嘴,通过两层过滤,减少进入人嘴中的烟气中的焦油和尼古丁的含量,减少吸烟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同时缓解吸烟造成的牙齿发黄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香烟过滤嘴,其包括主壳体、烟嘴头、吸嘴;所述主壳体内设有用于装水的过滤腔,所述烟嘴头设有烟气通道,烟嘴头的一端连接香烟,另一端通过带有若干通孔的装饰连接件连接在主壳体的一端,装饰连接件与过滤腔之间设置有活塞;所述吸嘴可拆卸连接在主壳体上远离烟嘴头的一端,吸嘴与过滤腔之间设置有活性炭过滤饼。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饰连接件包括装饰部和位于装饰部两端与烟嘴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主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装饰部外周与烟嘴头外壁和主壳体外壁平滑过渡。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与安装于烟嘴头的烟气通道中,并与烟气通道一端过盈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与主壳体一端过盈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壳体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吸嘴与主壳体连接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主壳体与吸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可拆卸链接。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嘴由与主壳体连接处往出烟方向的径向截面的面积逐渐缩小。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塞包括活塞板和位于活塞板底部的活塞柱,所述装饰连接件上设有安装活塞柱的插孔。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与所述吸嘴连接的主壳体一端的内部设有安装活性炭过滤饼的安装槽,活性炭过滤饼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槽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香烟过滤嘴具有双重过滤功能,通过双重过滤可以有效减少吸烟过种中产生的颗粒有害物质,缓解长期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牙齿发黄,降低香烟对人体的危害;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香烟过滤嘴中,过滤腔中的水和活性炭滤饼都可以更换,保证香烟过滤嘴的过滤功效的同时延长香烟过滤嘴的使用寿命。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香烟过滤嘴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香烟过滤嘴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0、主壳体;20、烟嘴头;11、过滤腔;12、活塞; 13、活性炭过滤饼;21、烟气通道;30、吸嘴;40、香烟;50、装饰连接件; 51、装饰部;52、第一连接部;53、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香烟过滤嘴,其包括主壳体10、烟嘴头20、吸嘴30;所述主壳体10内设有用于装水的过滤腔11,所述烟嘴头20 设有烟气通道21,烟嘴头20的一端连接香烟40,另一端通过带有若干通孔的装饰连接件50连接在主壳体10的一端,装饰连接件50与过滤腔11之间设置有活塞12;所述吸嘴30可拆卸连接在主壳体10上远离烟嘴头20的一端,吸嘴 30与过滤腔11之间设置有活性炭过滤饼1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装在过滤腔中的水和活性炭滤饼可以实现双重过滤。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饰连接件50包括装饰部51和位于装饰部51两端与烟嘴头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2和与主壳体1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3,所述装饰部51外周与烟嘴头20外壁和主壳体10外壁平滑过渡。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连接部52与安装于烟嘴头20 的烟气通道21中,并与烟气通道21一端过盈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连接部53与主壳体10一端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三贵,未经陈三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68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组件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