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轮机润滑油泵模块出口放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8670.9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0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江毅俊;滕衍超;强健;汤昀;张志华;郭千文;童宏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20 | 分类号: | F01D2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31241 | 代理人: | 屠轶凡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机 润滑 油泵 模块 出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机润滑油泵模块出口放油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至图4,现有技术的汽轮机润滑油泵模块出口放油装置包括水平置于润滑油箱顶面上,将润滑油箱顶面封闭的底板1;置于底板1顶面上,通过紧固件与底板1固定的电机2;置于润滑油箱内,与电机2竖直连接的油泵3;油泵3连接润滑油管道4,润滑油管道4分为位于润滑油箱内的连接油泵3的L形的第一管道41,以及位于底板1上方的,连通第一管道41的第二管道42。第一管道41的顶部向上贯穿底板1,并与底板1焊接固定。第二管道42的底部焊接法兰43。法兰43通过紧固件与底板1的顶面固定。放油管线5的进油端从第二管道42的管壁伸入润滑油管道4,返油端从底板1的顶面,向下伸入润滑油箱。放油管线5的进油端和返油端之间设有手动阀54。
这样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现有技术放油管线5从第二管道42取油,放油管线5的进油端靠近法兰43和第二管道42之间的焊缝,结构空间狭小,不利于对此处焊缝实施100%射线探伤;
第二,现有技术中放油管线5的进油端位置较高,在汽轮机润滑油泵模块检修过程中,储存在第二管道42中的润滑油无法通过放油管线5完全排至润滑油箱内部,在拆除法兰43时,底板1以上的法兰43及第二管道42中残余的润滑油会泄漏至底板1上,影响检修。
第三,现有技术中放油管线5与第二管道42之间的连接部位,位于底板1之上,若放油管线5与第二管道42之间的连接部位因焊接质量问题发生断裂,漏油会污染外部环境。
第四,现有技术中放油管线5与底板1之间采用焊接固定,焊接处无法拆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轮机润滑油泵模块出口放油装置,其可以有效解决润滑油管道中的润滑油无法通过放油管线完全排至润滑油箱内部,以及放油管线的进油端与润滑油管道的连接出现断裂时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轮机润滑油泵模块出口放油装置,包括水平置于润滑油箱顶面上,将所述润滑油箱顶面封闭的底板,置于所述润滑油箱内的油泵,连通所述油泵的润滑油管道,以及放油管线;
所述润滑油管道分为在所述润滑油箱内连通所述油泵的第一管道,以及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竖直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管道;
所述放油管线分为:在所述底板下方,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壁连通所述润滑油管道的进油端,从所述底板的顶面向下连通所述润滑油箱的返油端,以及一端在所述底板下方连通所述进油端,另外一端向上穿出所述底板并在所述底板上方连通所述返油端的放油管线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放油管线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壁之间,所述放油管线的返油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均设有螺纹连接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放油管线的进油端设有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壁连通所述润滑油管道的进油端终端接头以及套接在所述进油端终端接头径向外侧的管接头;所述放油管线的返油端设有从所述底板的顶面向下连通所述润滑油箱的返油端终端接头。
还要进一步的,所述放油管线本体包括在所述底板下方,连接所述进油端终端接头的下部管线,在所述底板上方,连接返油端终端接头的上部管线,以及竖直贯穿所述底板,并同时连通所述上部管线和所述下部管线的穿板接头。
还要再进一步的,所述穿板接头与所述底板螺纹连接,所述穿板接头与所述上部管线和所述下部管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
还要再进一步的,所述管接头与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壁焊接固定,所述管接头与所述进油端终端接头螺纹连接,所述进油端终端接头与所述下部管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还要再进一步的,所述返油端终端接头与所述底板螺纹连接,所述上部管线与所述返油端终端接头焊接固定。
还要再进一步的,所述上部管线上设有手动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道的底部通过焊接与法兰固定,所述法兰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管道向上贯穿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86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