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良好的锂电池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2387.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5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毛建华;何小川;池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2;H01M10/613;H01M10/6551;H01M10/6556;H01M10/65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2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良好 锂电池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良好的锂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工作电压高、重量轻、比能量大、子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环境污染等突出优点,是未来电动汽车用轻型高能动力电池的首选能源。自锂离子电池诞生以来,世界各国均对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各领域的应用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且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及制造工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近些年来,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当前国内外生产大容量锂电池的厂家,由于在电池外壳设计上的缺陷,极易导致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热量散失不出来,电池发热严重,从而造成电池内部的隔膜收缩而形成短路,直接导致电池的安全性下降;影响电池的寿命。例如,型号TS-LFP60AHA为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大容量锂电池,其外壁只设置有单一的横向或竖向条纹,当锂电池在大倍率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组内部空气在电池之间流动差,热量在锂电池组内部易形成死循环,使得热量无法充分散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工数据线接口的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散热良好的锂电池外壳,包括容箱、盖板、底座、极片口、导体口、散热柱、进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箱一侧顶部与盖板,盖板中间设有导体口,导体口两侧设有极片口,所述容箱底部设有底座,底座前后左右面均设有两个散热通道,底座顶部设有四条散热通道,所述容箱外壁设有散热柱。
优选的,所述散热柱在容箱外壁上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两个散热柱中间下部设有散热柱构成下层散热柱。
优选的,所述散热柱的一端为直径为8mm的半圆,另一端与容箱相连接,散热柱左视图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包括面通风道、侧通风道、上通风道、连接通道。
优选的,所述面通风道、侧通风道形状为棱台形状,与连接通道相连接的一端小于另外一端。
优选的,所述面通风道通过连接通道与两侧各一个侧通风道相连接,与两个上通风道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散热良好的锂电池外壳通过进风通道进行进风,产生的热风通过散热柱进行排出,同时通过导体口添加防静电块,防止由于过热使锂电池产生静电,对人造成伤害,外壳内部的空气流动好,防止因热量散发的问题而影响电池安全性,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风通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柱示意图。
图中:1、容箱,2、盖板,3、底座,4、极片口,5、导体口,6、散热柱,7、进风通道,71、面通风道,72、侧通风道,73、上通风道,74、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散热良好的锂电池外壳,包括容箱1、盖板2、底座3、极片口4、导体口5、散热柱6、进风通道7,所述容箱1一侧顶部与盖板2,盖板2中间设有导体口5,导体口5两侧设有极片口4,所述容箱1底部设有底座3,底座3前后左右面均设有两个散热通道7,底座3顶部设有四条散热通道7,所述容箱1外壁设有散热柱6,所述散热柱6在容箱1外壁上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两个散热柱6中间下部设有散热柱6构成下层散热柱6,所述散热柱6的一端为直径为8mm的半圆,另一端与容箱1相连接,散热柱6左视图为三角形,所述进风通道7包括面通风道71、侧通风道72、上通风道73、连接通道74,所述面通风道71、侧通风道72形状为棱台形状,与连接通道74相连接的一端小于另外一端,所述面通风道71通过连接通道74与两侧各一个侧通风道72相连接,与两个上通风道73相连接。
工作原理:锂电池在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内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柱6,热量向上运动,底座3内的进风通道7进入外部冷风,对锂电池进行降温,由于面通风道71、侧通风道72形状为棱台形状,增加内外的气压差,同时增加进风速度,加快散热,通过导体口5添加防静电块,防止由于过热使锂电池产生静电,对人体产生伤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赣州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23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