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泵浦光纤电源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3495.2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2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巩稼民;蒋亮;王智龙;刘建花;周雪艳;沈一楠;郭翠;丁哲;任帆;薛孟乐;侯玉洁;李思平;蔡庆;王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9 | 分类号: | H01S3/0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71005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泵浦 光纤 电源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泵浦光纤电源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年代末的系统,从80年代末额PHD系统,到波分复用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更新换代的趋势日益加快。光纤网络已经在城域网中得到普及,并逐渐向接入网和局域网渗透。更多的信道、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带宽和更远的传输距离一直是光纤通信业界追求的目标,而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的增加对系统中的光纤和光电子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一掺饵光纤放大器已经不能满足带宽的需求,发展超大容量的光纤放大器,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纤的带宽是大势所趋。上世纪年代后期,随着DWDM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系统容量的迫切需求,使得传统C-bandEDFA的固有缺陷日益突出:1、可用增益带宽小;2、当信道间隔较小时,为抑制非线性串扰必须降低信号入纤功率,这导致信道光信噪比的下降。而此时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包层泵浦的层叠式拉曼光纤激光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以满足拉曼放大器泵浦源的要求,加之光纤拉曼放大器本身的优势,使光纤拉曼放大器获得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当下泵浦源存在驱动电源输入不稳定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泵浦光纤电源驱动电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泵浦光纤电源驱动电路,包括电源滤波电路、缓启动电路、背光检测电路、短路保护电路、恒流源驱动电路及温度控制电路,电源滤波电路同时与背光检测电路、短路保护电路、缓启动电路、恒流源驱动电路及温度控制电路连接,缓启动电路与短路保护电路和恒流源驱动电路连接,背光检测电路与泵浦源连接,短路保护电路与泵浦源连接,恒流源驱动电路与泵浦源连接,温度控制电路与泵浦源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电源滤波电路中开关J的1端口接电感L1,电感L1分别经电容C8和电容C10接地,开关J的3端口和4端口同时接电感L3,电感L3分别经电容C11和电容C9接地,开关J的2端口接地,电感L1接N5端口,电感L3接VCC端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缓启动电路中N端口经电容C15接A端口,电容C15两端并联电容C19,端口N经二极管VD2接电阻R29,电阻R29接地,N端口经电阻R20接地,N端口经电容C20接地,N端口经电容C16接地,N端口接晶体管Q3的发射极,晶体管Q3的基极接晶体管Q2的发射极,晶体管Q3的集电极接N5端口,晶体管Q2的基极分别经电容C12和电容C17接地,晶体管Q2的基极经电阻R43接地N5端口,晶体管Q2的集电极接N5端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背光检测电路中PD+端口经电容C25接地,PD+端口经电感L4接电阻R31,电感L4经电容C23接地,电阻R31接运算放大器D7的负输入端,同时电阻R31经电阻R30接运算放大器D7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D7的正输入端经电阻R32接地,运算放大器D7的输出端经电阻R25接运算放大器D8的负输入端,运算放大器D7的输出端经电阻R26接运算放大器D10的负输入端,电阻R26经滑动变电阻器R49接运算放大器D10的输出端,同时电阻R26经电容C26接运算放大器D10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D10的正输入端经电阻R28接地,同时运算放大器D10的输出端接POW端口,运算放大器D8的负输入端经电阻R47接运算放大器D8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D8的正输入端经电阻R27接地,运算放大器D8的输出端经电阻R39接运算放大器D9的负输入端,运算放大器D9的正输入端经电阻R50接电阻R48,电阻R48经电阻R40接地,同时电阻R48接Z端口,运算放大器D9的输出端经电阻R35接LAMP端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短路保护电路中N5端口经电阻R41接电阻R42,电阻R42接地,电阻R41接电阻R38,同时电阻R41经电容C21,电阻R38接运算放大器D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D的负输入端经电阻R37接N端口,运算放大器D的输出端经二极管D7接晶体管Q5的基极,运算放大器D的输出端经电阻R46接N5端口,晶体管Q5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5的集电极接二极管VD18,VCC端口经电阻R24接继电器开关K,继电开关K经电容C22接地,同时二极管VD18并联在继电器开关K两端,继电器开关K输出端接电容C27,电容C27两端并联电阻R51,电阻R51两端分别接地和LD-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34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多功能数据采集模块
- 下一篇:适用于无人机的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