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蔬菜温棚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5570.9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6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礼;陈明杰;夏金威;姜亚斌;高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蔬菜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棚检测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蔬菜温棚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重新规划,发展出依据我国现状的特色农业。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产品的产业化、温棚监测系统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的普及水平依然很低,这直接说明了我国的温棚监测技术仍然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要进一步的发展,缩小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着力突破温棚环境监测的技术瓶颈。
温棚环境监测就是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技术、农业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有关重要技术综合起来,发挥其组合优势的一套系统。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生长要素的检测,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虫害病进行人为的调节,使得农作物的单位产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我国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蔬菜温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管理者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但是所投入的人力与温棚产出不成正比例。蔬菜温棚运用物联网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温棚监测系统将会对农业现代化实现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基于物联网技术温棚监测系统将会具有如下几点优势:一是实时性,作物的环境数据可以实现实时的测量;二是可干预,管理者可以通过上位机对温棚的异常作出及时的干预,也得益于自动化技术;三是无空间局限性,管理者可以在任何一个有网络连接点的地方对自己的温棚实现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蔬菜温棚监测系统,以实现蔬菜温棚内各参数信息的实时监测显示和远程发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蔬菜温棚监测系统,包括下位机、上位机和电源,所述下位机包括第一单片机和与所述第一单片机连接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显示屏、无线通讯发送模块,所述上位机包括第二单片机、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单片机连接的GSM模块和无线通讯接收模块,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GSM模块发送的信号,所述无线通讯发送模块向无线通讯接收模块发送信号,所述电源为第一单片机、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显示屏、无线通讯发送模块、第二单片机、GSM模块和无线通讯接收模块供电。
进一步的,包括设备驱动模块,所述设备驱动模块由电源供电并于所述第二单片机连接,所述设备驱动模块接收第二单片机指令控制温棚风扇和加湿器工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片机和第二单片机采用STC89C51单片机,所述无线通讯发送模块和无线通讯接收模块采用NRF24L01无线通信模块。
优选的,所述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采用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土壤温湿传感器采用YL-69土壤温湿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采用TGS4160二氧化碳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光照传感器采用GY-30光照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土壤温湿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通过模数转换模块与第一单片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蔬菜温棚环境的实时监测,能够解决传统农业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模式的转型,具有结构简单、监测全面、成本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物联网的蔬菜温棚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位机电路的电原理示意图。
图3为上位机电路的电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蔬菜温棚监测系统,包括下位机、上位机和电源12,下位机包括第一单片机1和与第一单片机1连接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2、土壤温湿传感器3、二氧化碳传感器4、光照传感器5、显示屏6、无线通讯发送模块7。上位机包括第二单片机8、移动终端9、与第二单片机连接8的GSM模块10和无线通讯接收模块11。移动终端9接收GSM模块10发送的信号,无线通讯发送模块7向无线通讯接收模块11发送信号。电源12为第一单片机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2、土壤温湿传感器3、二氧化碳传感器4、光照传感器5、显示屏6、无线通讯发送模块7、第二单片机8、GSM模块10和无线通讯接收模块11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55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人防工程中的铰页轴同轴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