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脱离螺纹塑料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7432.4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3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素雄;匡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盈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L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5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脱离 螺纹 塑料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脱离螺纹塑料件模具。
背景技术
在对塑料制品的螺纹部分进行脱模操作时,会因为脱模速度难以时刻保持一致,很容易会对塑料制品的螺纹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脱模力的反作用下,导致螺纹部分拉伤、变形、挤压等缺陷,极大影响螺纹塑料件质量。模具制造行业中,现有的塑料制品脱螺纹机构的动力源一般采用马达,或者是利用开模动作本身来驱动螺纹型芯,脱模效果欠佳,工作效率低下,难以保证螺纹塑料件的良好品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靠,占用空间小,而且能够驱动多个脱离螺纹机构同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自动脱离螺纹塑料件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脱离螺纹塑料件模具,包括驱动单元和传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气缸和与气缸驱动连接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从动齿轮及脱离螺纹机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及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三传动齿轮及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从动齿轮套接于脱离螺纹机构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脱离螺纹机构包括第一内角螺栓、第二内角螺栓以及用于连接螺纹塑料件内螺纹的成型件,所述第一内角螺栓与第二内角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角螺栓滑动连接于成型件的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成型件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成型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台阶。
优选的,所述气缸的旁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气缸的主体连接于安装架的一端,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块与传动齿条连接,所述传动块设置于气缸与传动齿条之间。
优选的,所述传动齿条设置于安装架内部,所述安装架的下部设置有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脱离螺纹塑料件模具,包括驱动单元和传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气缸和与气缸驱动连接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从动齿轮及脱离螺纹机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及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三传动齿轮及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从动齿轮套接于脱离螺纹机构的端部。气缸驱动传动齿条往复运动,带动与传动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转动,由于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同轴连接,从而使第二传动齿轮也跟着转动,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由于第三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同轴连接,从而使第四传动齿轮也跟着转动,第四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从动齿轮带动脱离螺纹机构转动,实现快速脱离螺纹塑料件操作。传动齿条作为优选设置有两条且平行设置,传动单元作为优选设置有两组,传动齿条的轮齿部分分别与传动单元啮合连接,第四传动齿轮能够同时带动两个脱离螺纹机构工作,通过驱动单元和传动单元的啮合传动,结构紧凑可靠,传动稳定性高,工作效率高,整套模具也可以通过更换多种模具的螺纹镶件,满足不同塑料制品的脱模需求,应用性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驱动单元 11——气缸 12——传动齿条
13——安装架14——传动块 15——支撑件
2——传动单元 21——第一齿轮组 211——第一传动齿轮
212——第二传动齿轮 22——第二齿轮组 221——第三传动齿轮
222——第四传动齿轮 23——从动齿轮 24——脱离螺纹机构
241——第一内角螺栓 242——第二内角螺栓243——成型件
2431——外螺纹2432——圆台阶 3——螺纹塑料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盈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盈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74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质塑件的脱模机构及注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智能手环的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