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区域车辆超重检测、预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8008.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5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赵胜;温惠英;卢德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G19/08 | 分类号: | G01G1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区域 车辆 超重 检测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领域,是一种能够对区域路段车辆超重进行检测、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称重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称重收费,车辆称重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查处超重超载等违法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中,还有一种超重现象需要重视,那就是区域路段超重,所谓区域路段超重是指在一个限重路段上由于车辆密度过大造成限重路段上的某一区域单元路段上所有车辆载重之和超过该限重路段的设计荷载。区域路段超重可能会存在单车不超重或者超重不多,但是由于车辆并行或者车辆密度过大造成多个车辆载重之和超出路段设计荷载的事件,从而造成限重路段发生坍塌、损毁事件,如由于3辆严重超载车辆密集停置导致“7•15”津晋高速匝道桥倒塌事件、4辆大货车密集行驶导致粤赣高速广东河源城南出口的匝道桥突然垮塌、4辆大货车密集行驶导致哈尔滨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分离式匝道侧滑事故等事故频发,因此对区域超重进行检测并预警十分必要。
本实用新型将检测单元埋置在每条行车道上,两个检测单元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检测区域,顺着车辆行驶方向的第二检测单元距限重路段60米,可变情报板设置在距限重路段50米处,第二检测单元和可变情报板相距10米,检测单元对检测区域内的车辆进行称重检测,然后信息处理单元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若进入检测区域的所有车辆载重总和超过限重路段的设计荷载,信息处理单元则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将超载预警信息上传给位于可变情报板,提醒检测区域车辆保持车距,且保持交错行车,从而完成区域超载检测并预警功能。该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区域超重检测及预警,并且具有建设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超重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化区域车辆超重检测、预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智能化区域超重检测、预警系统,包括设置在车道一侧的机箱和可变情报板、沿行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埋置在每条行车道上的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的机箱包括信息处理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的信息处理单元与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电路连接,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检测区域内的车辆进行称重检测,并且将检测数据实时输送至信息处理单元,所述的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检测数据发送超重预警信息;所述的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向可变情报板上传超重预警信号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均为动态重量检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变情报板采用LED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之间的检测区域长度为80-100米。
进一步地,顺着车辆行驶方向的第二检测单元距限重路段50-70米。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变情报板与限重路段间隔40-60米处,所述第二检测单与可变情报板相距10-15米。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该系统通过检查通过区域路段的所有车辆的载重,并且和限重路段额定载荷进行比较,如果车辆载重超过额定荷载,则提醒检测区域车辆保持车距,且保持交错行车,从而完成区域超载检测并预警功能;
(2)该系统能够预防单车不超重但多车并行行驶造成超重的现象,从而防止由于多车并行超重造成限重路段发生坍塌、损毁事故,对于道路养护、保障行车安全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3)该系统结构简单,所用设施比较少,能够较大程度节约建设成本,且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能够较快普及到道路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实施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执行的完整流程图。
图中所示:1-机箱;2-第一检测单元;3-第二检测单元; 4-可变情报板;5-限重路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80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称重安全监测防控的仪器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汽车冲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