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撞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9527.X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9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齐忠明;王照文;田蕊;赵紫燕;郑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蓝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撞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撞管。
背景技术
汽车为了增加车门的刚度,车门内大都安装有防撞管。由高强度钢制成的防撞管形成第一道抗碰撞的屏障,可将侧面或前面的撞击载荷均匀地传递到车身的主要构件上。近年来,随着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用高强度防撞管的要求不断增加,主要是向高性能、高强度材料发展,同时需保证焊接性能。但是现有的防撞管为空心管状结构,这样的空心管状结构强度低,在发生撞击时容易出现弯曲的现象,弯曲的侧面容易伤到乘车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发明一种汽车防撞管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撞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防撞管,包括内防撞杆和外防撞管体,所述内防撞杆位于外防撞管体的外侧,所述内防撞杆和外防撞管体之间通过固定支杆固定连接,所述外防撞管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底座上均匀开有固定螺栓孔,所述外防撞管体上开有拖车孔,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有固定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外防撞管体与固定底座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部粘结有缓冲海绵层。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长度大于固定底座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外防撞管体的一侧为的形状为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内防撞杆,外防撞管体和固定支杆通过整体浇筑的方式成型,且固定支杆设置的数量不少于五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汽车防撞管,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的内防撞杆和外防撞管体,并且内防撞杆和外防撞管体通过固定支杆进行固定,在外防撞管体上设置的多组加强筋结构进一步提高防撞的强度,受到撞击时不容易出现折弯的现象,在固定底座上开设的多组固定螺栓孔,更方便将防撞管安装在车门的内部,使防撞管具有较强的强度,有效的保护乘车人的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防撞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防撞杆,2外防撞管体、3固定支杆、4加强筋结构、5固定底座、6凹槽、7缓冲海绵层、8固定螺栓孔、9拖车孔、10固定板、11固定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汽车防撞管,包括内防撞杆1和外防撞管体2,所述内防撞杆1位于外防撞管体2的外侧,所述内防撞杆1和外防撞管体2之间通过固定支杆3固定连接,所述外防撞管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5,所述固定底座5的一侧设有凹槽6,所述固定底座5上均匀开有固定螺栓孔8,所述外防撞管体2上开有拖车孔9,所述固定底座5的两侧设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上开有固定安装孔11。
进一步地,所述外防撞管体2与固定底座5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6的内部粘结有缓冲海绵层7。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10的长度大于固定底座5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外防撞管体2的一侧为的形状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撞杆1,外防撞管体2和固定支杆3通过整体浇筑的方式成型,且固定支杆3设置的数量不少于五组。
工作原理:该汽车防撞管,使用时,在固定底座5上开设的多组固定螺栓孔8,更方便将防撞管安装在车门的内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的内防撞杆1和外防撞管体2,并且内防撞杆1和外防撞管体2通过固定支杆3进行固定,在外防撞管体2上设置的多组加强筋结构4进一步提高防撞的强度,受到撞击时不容易出现折弯的现象,使防撞管具有较强的强度,有效的保护乘车人的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蓝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蓝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95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