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0354.3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3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邵长江;佐雪;孙南昌;漆启明;胡晨旭;韦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力 试验 轴向 加载 辅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拟静力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
背景技术
拟静力实验又称低周往复循环实验、低周反复荷载实验,是指对结构或结构构件施加多次往复循环作用的静力试验,是使结构或构件在正反两个方向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用以模拟地震时结构在往复振动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现有的拟静力试验轴向力加载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反力架固定一个大吨位千斤顶对实验墩进行轴向力加载,该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难以保持轴向力稳定;另外一种是通过两个穿筋式千斤顶加轴向力,该实验中精轧螺纹钢上下均被固定,其随墩顶位移的增大而不断倾斜,导致轴力波动、多余水平力产生。通过对上述已有轴向力加载系统的分析,加载过程中如何保持轴向力稳定,避免试验墩偏心受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轴向力不稳定,有多余水平力产生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包括加力梁以及分别连接于加力梁两侧的钢筋,各所述钢筋一端固定连接于加力梁两侧,各所述钢筋的另一端连有固定件,各所述钢筋的另一端与固定件可滑动相连。连接结构用于将加力梁固定于实验墩的墩顶,固定件用于与反力地坪固定连接。加力梁两侧的钢筋分别作用在墩身两侧,一端固定于加力梁的两侧上,另一端与固定件可滑动相连。加卸载过程中,钢筋受到拉力及水平力,钢筋一端运动;固定件分别固定于反力地坪上,加力梁固定于实验墩的墩顶,由此对实验墩的墩身传递轴压。钢筋下端由于水平力的作用而滑动,从而保持两侧钢筋竖直,从而保证轴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通过加力梁两侧钢筋两端对称加力,通过钢筋两端张拉加力,不需要搭设反力架,既实用又经济,当轴向力较大时,可配合穿筋式千斤顶加压。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分别独立与各所述钢筋相连的滑轨,各所述钢筋的另一端穿过滑槽口与设置于滑轨内的滑块相连。由此实现了钢筋另一端与固定件的可滑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的两侧延伸出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锚孔以及与锚孔配合相连的锚杆。通过锚孔以及锚杆将滑轨锚定于反力地坪上。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为精轧螺纹钢,各所述精轧螺纹钢的一端分别穿过加力梁通过螺母或螺帽固定。由此实现了钢筋一端的有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加力梁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加力梁受力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板状结构上的顶部固定孔以及与顶部固定孔适配连接的螺栓结构。螺栓结构用于将板状结构固定于实验墩的墩顶上,固定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加力梁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方形板状结构中部设有四个呈方形排布的顶部固定孔。方形板结构承力均匀,四个顶部固定孔呈方形排布使得加力梁与实验墩的连接更加稳固。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钢筋下端由于水平力的作用而滑动,从而保持两侧钢筋竖直,从而保证轴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通过加力梁两侧钢筋两端对称加力,通过钢筋两端张拉加力,不需要搭设反力架,既实用又经济,当轴向力较大时,可配合穿筋式千斤顶加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加力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分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0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