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形排列多孔膜丝喷丝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1514.6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9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魏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臻的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阮炳物;覃崇光 |
主分类号: | D01D5/247 | 分类号: | D01D5/2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1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排列 多孔 喷丝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形排列,且是多孔的中空膜丝喷头,具体涉及一种圆形排列多孔膜丝喷丝头,属于精密仪器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喷丝头存在让聚酯原料分配不均匀,纺出的中空膜纤维偏心,造成中空膜丝质量下降;同时聚酯料液容易与芯液在喷丝头内部产生互串,造成聚酯料液在喷丝头内部结成固体堵塞出丝孔,无法正常纺丝。
为此,如何提供一种让聚酯原料分配均匀、产生压力分配均匀,且聚酯料液与芯液不互串的喷丝头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形排列多孔膜丝喷丝头,通过对现有的结构进行改进,即让芯液从入料板的芯液孔注入,皮料用皮料杆连接到针型板,从而避免两种材料因压力过高而产生串料的可能,任何一方压力过高的情况下发生泄漏,都可以让其从外圆或皮料杆与入料板间的缝隙溢出,从而达到不让两种原料互串及喷丝头堵到出丝口的目的。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形排列多孔膜丝喷丝头,包括:入料板、针型板、喷丝板、皮料杆、螺栓Ⅰ、螺栓Ⅱ、定位销;所述的入料板、针型板由上至下依次叠加通过螺栓Ⅰ垂直固定,芯液口设置在入料板顶面中轴线位置,与针型板的容料腔连接,针型板中部对应芯液容料腔位置设置有若干孔管,所述的皮料杆与针型板中导流锥连接,导流锥连接流料槽Ⅰ,流料槽Ⅰ与环形流料槽Ⅱ连接,流料槽Ⅱ与喷丝板中喷丝孔连接,所述的喷丝板、针型板由下至上通过螺栓Ⅱ垂直固定,所述的入料板、针型板、喷丝板由上至下依次叠加通过定位销垂直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栓Ⅰ在入料板顶面设置八个,呈45度分布固定;所述的螺栓Ⅱ在喷丝板底部设置八个,呈45度分布固定,所述的定位销设置两个,呈180度的分布固定。
进一步的,流料槽Ⅱ环绕喷丝孔的环形流道,喷丝孔围绕孔管,孔管为十八个,喷丝孔数为十八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入料板、针型板和喷丝板为圆形,规格选取直径均为108mm,厚度分别为22mm、30mm和8mm。
进一步的,所述的皮料杆直径选取22mm,长度48mm。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栓选取M5*25型号的圆形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销选取直径5*35型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串料,喷丝口堵塞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入料板1、针型板2、喷丝板3、皮料杆4、螺栓Ⅰ5、螺栓Ⅱ6、定位销7、喷丝孔8、孔管9、导流锥10、容料腔11、芯液口12、流料槽Ⅰ13、流料槽Ⅱ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分析。
如图1所示,一种圆形排列多孔膜丝喷丝头,包括:入料板1、针型板2、喷丝板3、皮料杆4、螺栓Ⅰ5、螺栓Ⅱ6、定位销7;所述的入料板1、针型板2由上至下依次叠加通过螺栓Ⅰ5垂直固定,芯液口12设置在入料板1顶面中轴线位置,与针型板2的容料腔11连接,针型板2中部对应芯液容料腔11位置设置有若干孔管,所述的皮料杆4与针型板2中导流锥10连接,导流锥10连接流料槽Ⅰ13,流料槽Ⅰ13与环形流料槽Ⅱ14连接,流料槽Ⅱ14与喷丝板3中喷丝孔8连接,所述的喷丝板3、针型板2由下至上通过螺栓Ⅱ6垂直固定,所述的入料板1、针型板2、喷丝板3由上至下依次叠加通过定位销7垂直固定;所述的入料板1、针型板2和喷丝板3为圆形,规格选取直径均为108mm,厚度分别为22mm、30mm和8mm,所述的螺栓Ⅱ6选取M5*15型号的圆形螺杆,流料槽Ⅱ14环绕喷丝孔8的环形流道,喷丝孔8围绕孔管9,孔管9为十八个,喷丝孔8数为十八个。
如图2所示,所述的螺栓Ⅰ5在入料板1顶面设置八个,呈45度分布固定;所述的螺栓Ⅱ6在喷丝板3底部设置八个,呈45度分布固定,所述的定位销7设置两个,呈180度的分布固定,所述的螺栓Ⅰ5选取M5*25型号的圆形螺杆,所述的定位销选取直径5*35型号,所述的皮料杆4直径选取22mm,长度4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臻的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阮炳物;覃崇光,未经中山市臻的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阮炳物;覃崇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1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换电设备及其主动降噪方法
- 下一篇:带制冷背板的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