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2482.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5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德;李金春;傅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德;李金春;傅晨曦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3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13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淤泥 清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理河道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
背景技术
河道淤泥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需要定期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
河道清淤工程历来规模浩大,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对河道进行围堵、排水后,清除河堤淤泥,主干道河流工程施工困难,并且对主河道的围堵又进一步影响了水系的正常排水。
为了进一步提高河道清淤的效率,降低清淤成本,人们陆续开发出了喷射搅拌、水底挖掘等设备对河道进行清淤。但这些机械清淤过程费时费力,对河水过度搅拌导致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水体自清洁能力,又进一步加剧河道淤泥的沉积。并且使用这些机器施工过程中会伤及河床,导致河道近岸区域受损,影响坝体稳定性,带来隐性的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以实现高效的河道清理淤泥工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能够高效的清理河床底部的淤泥。
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结构包括船体,在船体的前方竖直设置推泥板,所述推泥板的形状、大小与河道断面相匹配,并且推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河道;船体前方设置有竖直的滑槽,推泥板后侧设置滑块,推泥板通过滑块嵌入滑槽内部,固定在船体前方;船体内固定有升降杆,其顶端设置滑轮组,推泥板的上端通过悬挂绳悬挂于滑轮组上。滑槽和滑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所述船体的后部设置滑动杆,滑动杆上设置有可以在滑动杆上滑动的配重仓。
进一步,所述推泥板由若干块条形板拼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条形板之间通过工字钢连接和固定。
进一步,所述推泥板中下部设置有排水孔。
进一步,在船体的后部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螺旋桨推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与河床大小形状相匹配的推泥板,对河床底部淤泥进行高效的清洁。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推泥板采用大小可调节的形式,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河道。的推泥板高度可调,亦能够有效控制清理污泥的深度,适用于不同沉积形貌的河道污泥。推泥板中下方设置排水孔,能够有效排出上层清水,避免清淤过程中对河道上水层生态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整体推进河堤淤泥的清淤方式,解决了一直难以高效清理河床淤泥的问题,给河道环境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河道淤泥清理船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河道淤泥清理船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泥板及升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泥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升降杆,2-船体,21-凹槽,3-滑动杆,4-配重仓,5-滑轮组,6-悬挂绳,7-滑槽,71-滑块,8-推泥板,81-条形板,82-排水孔,9-工字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如图1~4所示,包括船体2,在船体前方竖直设置有与河道横截面(横断面)相匹配推泥板8。
在船体前方两侧设置有滑槽7,推泥板后侧相应位置设置滑块71,推泥板通过滑块71嵌套在滑槽7中,固定于船体2前方。
船体固定有升降杆1,升降杆1通过定位销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船体内部的凹槽21内。
推泥板的上方通过悬挂绳6悬挂于升降杆1顶端的滑轮组5上,在人力或者电动机驱动下,通过滑轮组5吊动推泥板在滑槽7中上下滑动,实现推泥板的升降,调节推泥板的高度以适合不同深度的河流。
推泥板由若干块条形板81拼接而成,根据河床大小、形状的不同,选择合适形状、大小的条形板和组装方式,装配成推泥板8,如图4。条形板之间采用工字钢9连接,配合固定螺栓将条形板拼接固定,达到条形板彼此紧密固定的目的。
推泥板的中下部设置有排水孔82,能够在推动污泥前行的过程中使上层清水由排水孔排出,减小对河道水质的搅动,减小对河道上层生态环境的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德;李金春;傅晨曦,未经李新德;李金春;傅晨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2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处理地连墙工字钢接头内填充物的装置
- 下一篇:挖掘机用斜坡马达夯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