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烧嘴的新型接口均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2806.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8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茂平;盛立新;戴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46 | 分类号: | F23D14/46;F23D14/6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4111 | 代理人: | 唐宗才 |
地址: | 24300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式烧嘴 新型 接口 均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烧嘴的新型接口均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轧钢加热炉采用蓄热式燃烧方式的较多,蓄热式燃烧方式的工作原理是:一段时间是把介质(包括空气和煤气)通过烧嘴接口处并经过烧嘴壳体喷向炉膛内进行燃烧,另一段时间是把炉膛内的烟气吸进烧嘴内并通过烧嘴接口处排出,如此循环往复地工作,其换向周期一般约为40-90秒。现有技术中蓄热式烧嘴的接口结构主要采用一段圆管从烧嘴中部直接接入到烧嘴腔体内,正向时,气流从接口处流向烧嘴腔体内,其流通截面突然放大;反向时,气流从烧嘴腔体内流向接口处,其流通截面突然缩小。缺点是,蓄热式烧嘴接口结构不尽合理,烧嘴壳体内的气流分布不均匀,容易产生偏流现象,这样烧嘴壳体内的蓄热体蓄热能力达不到充分利用,致使烧嘴蓄热能力大大下降,其表面现象就是烧嘴壳体外长度方向的相同截面的表面温度高低相差很大。
因此,设计一种保证烧嘴壳体内的气流充满整个烧嘴腔体,并符合流体动力学原理的新型接口均分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热式烧嘴的新型接口均分结构,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低,烧嘴内的气流分布均匀,烧嘴内的蓄热体有效蓄热能力大大提高,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及推广应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热式烧嘴的新型接口均分结构,包括蓄热式烧嘴本体;其特点是在蓄热式烧嘴接口处使用一段圆管和一段过渡管接入到烧嘴腔体内,即设置一段气流变化过渡区,解决原来气流流通截面突然放大或突然缩小的问题,确保气流缓慢变化,以达到烧嘴腔体内充满气流,确保烧嘴内蓄热体能够最大效率地发挥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热式烧嘴的接口处流通截面按烧嘴正常供热能力下的7-8标m/s流速进行计算选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热式烧嘴接口与烧嘴壳体接触面的流通面积按蓄热式烧嘴接口处流通截面的3-4倍进行计算选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低,烧嘴内的气流分布均匀,烧嘴内的蓄热体有效蓄热能力大大提高,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及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烧嘴接口均分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烧嘴接口均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蓄热式烧嘴本体 1.1-烧嘴腔体 2-烧嘴接口 3-圆管 4-过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图1、图2可以看出,一种蓄热式烧嘴的新型接口均分结构,包括蓄热式烧嘴本体1;其特点是在蓄热式烧嘴接口2处使用一段圆管3和一段过渡管4接入到烧嘴腔体1.1内,即设置一段气流变化过渡区,解决原来气流流通截面突然放大或突然缩小的问题,确保气流缓慢变化,以达到烧嘴腔体1.1内充满气流,确保烧嘴内蓄热体能够最大效率地发挥作用。
蓄热式烧嘴接口2处流通截面按烧嘴正常供热能力下的7-8标m/s流速进行计算选取。
蓄热式烧嘴接口2与烧嘴壳体接触面的流通面积按蓄热式烧嘴接口2处流通截面的3-4倍进行计算选取。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2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管、低氮生物质燃气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废液立式焚烧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