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子极间连接线防断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4715.1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0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曾江生;文北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鸿源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8 | 分类号: | H02K1/28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4500 广东省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连接线 断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轮发电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子极间连接线防断线结构。
背景技术
发电机转子极间连接是转子励磁电流的通路,其可靠连接是机组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固定保证连接极间连接的可靠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转子极间连接线固定方式一般都是采用相邻两磁极间连接线搭接后直接用绝缘线夹夹紧,靠夹紧力保证极间连接的导电接触面积有限制转子引线的移动。由于在机组运行中存在离心力,热胀冷缩、振动引起的位移等导致绝缘线夹紧力减弱,两相邻引线接触处接触电阻引起发热甚至烧断转子引线,同时因离心力,热胀冷缩、振动位移使转子引线产生较大的应力使引线拉断。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极间连接线防断线结构,它能够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引线拉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子极间连接线防断线结构,包括极间连接线,该极间连接线经过两次弯曲形成Z字形具有两个相向的圆弧角,极间连接线的一端通过银焊置于垫板A和压板之间;在极间连接线、垫板A和压板之间穿接有螺杆,螺杆的另一端则穿过锁紧螺母及垫板B固定在固定块内,固定块安装在磁轭的小T形槽内并与磁轭进行焊接固定,双孔止动垫片和下螺母位于垫板A的下方压板的上方,转子装配时调整好下螺母的位置,套于双孔止动垫片后,盖上压板用上螺母拧紧,再把所有的双孔止动垫片翻角将螺母锁死。
所述垫板A和压板两端钻有用于穿螺杆的光孔,所述固定块钻有与螺杆相配的螺纹孔。
所述垫板B套于螺杆并与磁轭外侧贴紧,所述垫板B用锁紧螺母与磁轭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能够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引线拉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极间连接线,2、上螺母,3、双孔止动垫片,4、压板,5、垫板A,6、下螺母,7、螺杆,8、锁紧螺母,9、垫板B,10、固定块,11、磁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转子极间连接线防断线结构,包括极间连接线1,该极间连接线1经过两次弯曲形成Z字形具有两个相向的圆弧角,极间连接线1的一端通过银焊置于垫板A5和压板4之间;在极间连接线1、垫板A5和压板4之间穿接有螺杆7,螺杆7的另一端则穿过锁紧螺母8及垫板B9固定在固定块10内,固定块10安装在磁轭11的小T形槽内并与磁轭11进行焊接固定,双孔止动垫片3和下螺母6位于垫板A5的下方压板4的上方,转子装配时调整好下螺母6的位置,套于双孔止动垫片3后,盖上压板4用上螺母2拧紧,再把所有的双孔止动垫片3翻角将螺母锁死。
所述垫板A和压板4两端钻有用于穿螺杆7的光孔,所述固定块10钻有与螺杆7相配的螺纹孔。
所述垫板B9套于螺杆7并与磁轭11外侧贴紧,所述垫板B9用锁紧螺母8与磁轭11锁紧。
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引线拉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鸿源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鸿源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4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光罩
- 下一篇:吸顶灯(HM‑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