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效防漏气的冷风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5705.X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6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布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胜海船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00 | 分类号: | F16L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199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漏气 风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风管连接结构,具体指适用于造船厂的一种有效防漏气的冷风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造船是指建造或制造船只的生产工业,一般是在一种专业设施造船厂里的船台或船坞中进行。造船本身应用的科技十分广泛,从船身到引擎的使用,造船技术可以分为几大类,包含船体(或称载台,此部份以基本设计及结构设计为主,依材质可再细分为钢船、铝合金船、玻璃钢〔FRP〕船、水泥船、木船、皮革船、塑胶管筏等)、舣装(如电子设备、航仪、家具、主机以外其他设备等)、轮机(船用主机,如蒸气涡轮机、燃气涡轮机、柴油引擎、核子反应炉等)及电机。在造船生产工程,由于船体的体积很大,造船使用的气压系统管道经常需要通过增加一个刚性管将两个冷风软管连接起来使用,由于刚性管的连接性能远大于软性管,但粗糙度却也远大于软性管,其连接的气密性一直是造船生产中一种棘手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漏气的冷风管连接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效防漏气的冷风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冷风管和第二冷风管,所述第一冷风管和第二冷风管的管内径相同且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冷风管的进气口呈束口状且管口径小于第一冷风管的管内径;所述第一冷风管的出气口呈褶皱状连接在第二冷风管的进气口内侧;所述第二冷风管在进气口处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圈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加强卡箍,所述加强卡箍包含连接有一张紧状态的缓冲弹簧的夹壳。
所述缓冲弹簧与夹壳形成圆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冷风管间需要通过硬管连接的方式,直接采用软管连接,规避了增加硬管所产生的气密性问题,提高了实用性;通过将原有管内径的冷风管的出气口成褶皱状设置在进气口成束口状的冷风管内,再配合新型的加强卡箍确保冷风管连接的紧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未连接加强卡箍的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2,一种有效防漏气的冷风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冷风管1和第二冷风管2,所述第一冷风管1和第二冷风管2的管内径相同且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冷风管2的进气口21呈束口状且管口径小于第一冷风管1的管内径;所述第一冷风管1的出气口11呈褶皱状连接在第二冷风管2的进气口21内侧;所述第二冷风管2在进气口21处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圈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内设置有加强卡箍4,所述加强卡箍4包含连接有一张紧状态的缓冲弹簧41的夹壳42,所述缓冲弹簧41与夹壳42形成圆环结构。
将第一冷风管1和第二冷风管2连接,气体输送时对冷风管有一个向外的压力,将原有褶皱状的部分恢复原有状态,从而使得其与束口状的进气口21部分的连接间隙更小,进而增强连接部分的气密性和紧固性;通过张紧状态的缓冲弹簧41和夹壳42形成的加强卡箍4可得其在气体输送前后起到一个伸缩状态,避免气体输送对其挤压而导致移位而失去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胜海船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胜海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57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给水排水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