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带阻菌功能的保护帽及使用该保护帽的预充式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6116.3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4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元;俞云龙;杭永林;吴以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 |
地址: | 2151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帽 预充式注射器 圆柱形封闭体 收容空间 封管 近端 菌帽 远端 本实用新型 铝箔 消毒 覆膜 自带 医护 操作习惯 鲁尔接头 开口处 实心的 冲管 共轴 贴设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能自带阻菌功能的保护帽及使用该保护帽的预充式注射器,所述保护帽包括实心的圆柱形封闭体,所述圆柱形封闭体包括一近端和一远端,其近端为与预充式注射器相互连接的鲁尔接头,其远端为一封管外壳,所述封管外壳与所述圆柱形封闭体共轴,所述封管外壳的远端包括一端面,从所述端面向近端凹设有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阻菌帽或消毒件,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处由一铝箔覆膜进行密封,所述铝箔覆膜贴设与所述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为现有普通的阻菌帽增加了新的功能,改变了医护人员现有的操作习惯。将阻菌帽或消毒件设置在显著的位置,起到一个提醒作用,确保医护人员在完成冲管动作后进行消毒/阻菌步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的保护帽及使用该保护帽的预充式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预充式注射器是常用的医疗器械,如中国专利CN201080065717.4、CN201080028000.2、CN200820027626.1、CN201310630705所揭示的,它一般包括套筒、活塞、保护帽和芯杆,活塞与芯杆连在一起装在套筒的筒体内,通过推动芯杆进而推动活塞将预充在套管中的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推出注射器进行管路冲洗。预充式注射器,其优点是注射时无需进行药液抽吸,可以直接使用,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降低了交叉感染机会。
预充式注射器之所以走俏主要由于产品本身具有的优势。医药市场正在发生变化,生物技术疗法以及仅能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候选药物数量增多,它们涉及的治疗领域非常广泛,如多发性硬化、不孕、骨质疏松、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贫血及血友病等。一些生物技术药物需要患者本人频繁注射给药,他们从预充式注射器的便利中受益最深,因为预充式注射器省却了一些操作步骤,让使用更快捷、更简便。
患者的需要是推动预充式注射器发展的真正动力。目前来说,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已经非常广泛,如中国专利CN201410216802.6所揭示的,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进输液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入该导管中,以防在导管中回血进行形成血栓。鉴于此,预充式注射器中可以预先封闭有生理盐水,形成特有的预充式冲管注射器。现有技术中,预充式注射器的套筒出口处一般会套有保护帽。但是现有的保护帽功能都比较单一,仅仅起到保护套管内预充的药液或生理盐水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自带阻菌功能的保护帽及使用该保护帽的预充式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带阻菌功能的保护帽,包括实心的圆柱形封闭体,所述圆柱形封闭体包括一近端和一远端,其近端为与预充式注射器相互连接的鲁尔接头,其远端为一封管外壳,所述封管外壳与所述圆柱形封闭体共轴,所述封管外壳的远端包括一端面,从所述端面向近端凹设有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阻菌帽或消毒件,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处由一铝箔覆膜进行密封,所述铝箔覆膜贴设与所述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阻菌帽包括封管套和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吸附有阻菌或杀菌用药液;所述消毒件为消毒棉球或消毒无纺布。
优选的,所述封管外壳与所述圆柱形封闭体为一体化结构或两者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
优选的,当所述封管外壳与所述圆柱形封闭体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时,所述可拆卸结构为卡扣连接结构,所述卡扣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封闭体的外周面上的凹槽和设置在所述封管外壳近端的内孔中与之配合的凸圈,当所述圆柱形封闭体的远端伸入到所述封管外壳近端的内孔时,所述凸圈与所述凹槽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6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