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碱腐蚀和磨蚀的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7733.5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1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尹志敏;张建民;刘长江;刘立晓;霍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能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2 | 分类号: | B01J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3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腐蚀 磨蚀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温碱腐蚀和磨蚀的反应釜,属于化工行业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反应釜设备中,常有各类碱性介质,在高温下,碱性介质会对设备本体产生严重腐蚀,如釜内带有固体颗粒,高速旋转的固体颗粒会对设备外壳产生磨损。在高温碱腐蚀和磨蚀的苛刻工况下,对设备材质的选择较为困难,保守的选用优质镍基合金,造价高昂,一般金属材料又达不到耐腐蚀和磨蚀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普通低合金钢内衬高硬度陶瓷片,有效解决介质物料的腐蚀和磨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耐高温碱腐蚀和磨蚀的反应釜,目的是提高反应釜的耐腐蚀和磨蚀性能,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碱腐蚀和磨蚀的反应釜,其包括反应釜金属外壳、多个陶瓷片、金属锚固圈和陶瓷堵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陶瓷片上设置有锚固孔,每个所述的陶瓷片采用各自的所述的金属锚固圈阵列排列锚固在所述的反应釜金属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的金属锚固圈上设置有封堵孔,所述封堵孔采用陶瓷堵头封堵与密封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锚固孔包括圆锥锚固段和封堵段,所述的圆锥锚固段靠近反应釜金属外壳设置,所述的金属锚固圈与所述的圆锥锚固段的形状适配,所述的陶瓷堵头的上端与封堵段的形状适配。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锚固圈为圆锥中空结构,且金属锚固圈的小锥端与反应釜金属外壳焊接锚固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陶瓷片与反应釜金属外壳之间的接触处还设置有陶瓷粘贴胶粘结层。
进一步,作为优选,相邻的陶瓷片与陶瓷片之间的的缝隙也设置有陶瓷粘贴胶粘结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通过在设备金属壳内衬耐磨损和耐腐蚀的陶瓷片,有效隔离碱性介质在高温下对反应釜金属外壳的腐蚀和固体颗粒物料在搅拌装置的带动下对金属外壳的冲蚀和磨损,保证了反应釜承压钢板的有效厚度,避免了反应釜的破裂和泄漏,其不仅连接牢固,具有高韧性,质地坚硬、机械性能良好、抗冲击磨损的性能,而且,稳定的耐化学介质特性,耐酸碱腐蚀,对氧化性和还原性气氛均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高温碱腐蚀和磨蚀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锚固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反应釜金属外壳,2、陶瓷片,3、金属锚固圈,4、陶瓷堵头,5、锚固孔,6、圆锥锚固段,7、封堵段,8、封堵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碱腐蚀和磨蚀的反应釜,其包括反应釜金属外壳1、多个陶瓷片2、金属锚固圈3和陶瓷堵头4,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陶瓷片2上设置有锚固孔5,每个所述的陶瓷片2采用各自的所述的金属锚固圈3阵列排列锚固在所述的反应釜金属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的金属锚固圈3上设置有封堵孔8,所述封堵孔8采用陶瓷堵头4封堵与密封设置。
如图2所示,所述锚固孔5包括圆锥锚固段6和封堵段7,所述的圆锥锚固段6靠近反应釜金属外壳设置,所述的金属锚固圈与所述的圆锥锚固段的形状适配,所述的陶瓷堵头4的上端与封堵段的形状适配。
如图3所示,所述的金属锚固圈为圆锥中空结构,且金属锚固圈的小锥端与反应釜金属外壳焊接锚固设置。
另外,为了保证溶液不会渗透到反应釜金属外壁上,陶瓷片与反应釜金属外壳之间的接触处还设置有陶瓷粘贴胶粘结层。相邻的陶瓷片与陶瓷片之间的的缝隙也设置有陶瓷粘贴胶粘结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能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新能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77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系统故障电流转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直流系统故障电流转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