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0604.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9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吕龙福;孟范峰;李晓伟;祖润青;刘海明;金孟;许振华;彭树礼;张秋新;张伟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48 | 分类号: | B60S1/4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12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挡风玻璃 除霜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车辆上都设有对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霜的除霜机构,现有技术中的除霜机构大多通过车内的空调系统来实现,即通过将空调系统的出风风道与前挡风玻璃处设置的除霜风口向相导通,以使得被暖风芯体加热后的气体与前挡风玻璃直接接触来实现除霜的目的。采用上述方法除霜,一方面需在仪表板上设置除霜风道,占用空间较大且不便于整体结构的布置;另一方面由于在快速除霜时鼓风机的功率较大,浪费能耗的同时也会产生噪音,影响乘坐的舒适性。此外,采用风吹除霜的方式还会导致能量损失较多,除霜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以能够用于前挡风玻璃的除霜,并可避免现有除霜方式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包括:
冷却液流道,形成于所述前挡风玻璃内,且所述冷却液流道经由管路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成回路连接;
控制阀,串接于所述管路上,并为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口一侧和出液口一侧分别设置的两个。
进一步的,于所述冷却液流道出液口一侧的所述管路上串接有流量检测单元。
进一步的,于所述管路上串接有冷却液循环泵。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循环泵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口一侧。
进一步的,在所述管路上,于所述冷却液循环泵的上游串接有排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阀的排气口连接有溢水罐。
进一步的,在所述冷却液流道进液口一侧的所述控制阀内设有冷却液过滤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过滤组件为过滤网。
进一步的,在所述冷却液流道与所述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间并联有汽车HVAC总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通过在前挡风玻璃内设置冷却液流道,并使得冷却液流道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组成循环回路,在除霜时可使得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直接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加热,而实现除霜的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通过冷却液直接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加热,可省去除霜风道的设计,从而也能够避免现有除霜方式的不足。
(2)设置流量检测单元可在前挡风玻璃发生破损时,及时控制控制阀关闭,以避免影响发动机的冷却。
(3)设置冷却液循环泵可便于对管路内的冷却液进行控制。
(4)将冷却液循环泵进液口一侧,可保证流经冷却液流道的液体的稳定性,保证除霜效果。
(5)设置排气阀可防止气体进入到冷却液流道内而影响除霜和视觉效果。
(6)将排气阀的排气口与溢水罐连接,可便于气体的排出。
(7)通过设置冷却液过滤组件可防止杂质进入到冷却液流道内而影响使用效果。
(8)冷却液过滤组件采用过滤网,结构简单可靠,便于设计制造。
(9)通过将汽车HVAC总成并联于冷却液流道与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之间,可简化车内整体结构的布置,减少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在该汽车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和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挡风玻璃,2-管路,3-汽车发动机冷却总成,4-冷却液流道,401-进液口,402-出液口,5-冷却液循环泵,6-排气阀,7-溢水罐,81-第一控制阀,82-第二控制阀,9-流量检测单元,10-汽车HVAC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06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快速抽换刮条的雨刷
- 下一篇:一种地铁车辆环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