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缬氨酸结晶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1581.6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9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阳;陈文飞;李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华人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9/02 | 分类号: | B01D9/02;B01D9/00;B01F13/10;B02C18/12;B02C18/24;B02C23/08;C07C229/08;C07C227/4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94 | 代理人: | 肖兴江 |
地址: | 21312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缬氨酸 结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缬氨酸结晶釜。
背景技术
结晶釜是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物料混合、加温、降温、搅拌等过程的结晶设备。当结晶反应结束后,结晶体从结晶釜的出料口排出,传统的结晶釜的出料口容易堵塞,因为当结晶反应条件控制不当时,其反应产生的结晶体的大小也不尽相同,大块的结晶体容易堵塞出料口,同时,传统的结晶釜排出的结晶体大小不一,需要后续绞碎过滤处理,非常繁琐。
现有技术中所披露的医用结晶釜,包括第一电机、壳体、转轴、搅拌桨、底座和粉碎装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同轴且都沿竖直方向设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转轴的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固定有多个所述搅拌桨,所述壳体的下端固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壳体的下端还固定有所述粉碎装置,所述粉碎装置与所述壳体的接触面上设有转动开口,当所述转动开口开启时,所述壳体内的结晶体能够流入所述粉碎装置内。上述结晶釜为了使得从粉碎装置出来的结晶体具有统一的大小,方便结晶体的后续利用,所述机壳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机壳的内侧面围合以形成粉碎腔,所述切割盘位于所述粉碎腔内部,当所述转动开口开启时,所述粉碎腔与所述壳体相连通。这里过滤网的孔径大小可以根据本领域人员对结晶体的体积大小的需求进行调整。然而,经粉碎装置粉碎的结晶体较多,这些结晶体一部分过过滤网过滤后排出,有的结晶体则堆积在过滤网上,结晶体堆积得多了之后对会过滤网造成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出料时不会引起堵塞的缬氨酸结晶釜。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缬氨酸结晶釜,包括第一电机、壳体、转轴、搅拌桨、粉碎装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同轴且都沿竖直方向设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转轴的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固定有多个所述搅拌桨,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排料阀,所述粉碎装置固定在壳体的下端并与排料阀对应,所述粉碎装置包括罩壳、轴、具有筛网的支架、摆动驱动器、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轴、粉碎刀盘,罩壳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轴的一端与罩壳固定连接,支架的一端设有轴孔,该轴孔中设有轴承,轴的另一端与支架上的轴孔中的轴承过盈配合,支架的另一端与摆动驱动器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在罩壳内,第二电机的扭矩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支架上筛网中部设置的通孔与粉碎刀盘连接。
所述摆动驱动器包括第三电机、第二传动轴以及偏心轮,第三电机的扭矩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偏心轮连接,所述偏心轮位于支架上所设置的缺口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物料从壳体上的入口输入到壳体内,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搅拌桨对物料进行搅拌,当反应结束后,开启排料阀,将壳体内的结晶体排出至粉碎装置内,启动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轴和粉碎刀盘工作,从而将结晶体粉碎,而第三电机输出的扭矩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从而驱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驱动支架绕轴来回摆动,从而将粉碎后的结晶体筛出到罩壳中,最终结晶体从排料口排出。由于支架来回摆动,避免了结晶体堆积堵塞筛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缬氨酸结晶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粉碎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华人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华人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15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